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胃炎

 

胃炎是胃黏膜出現炎症反應。病徵包括胃痛、胃脹、胃氣、持續噁心、食慾不振、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

 

 

 

原因

 

引起胃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種,有機會導致胃黏膜出現炎症。

  1. 感染幽門螺旋菌是最常見的病因。幽門螺旋菌能引致胃壁發炎,病人會感到胃痛或噁心。如果不及時治療,攜帶幽門螺旋菌的病人更易患上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多達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70-75%的胃潰瘍是與幽門螺旋菌感染有關。
  2. 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會損傷胃壁並導致慢性炎症。
  3. 飲酒過量會破壞胃粘膜抵抗胃酸之能力,長期飲酒會損害胃壁,更有機會引發嚴重的並發症,例如:胃腸道出血。
  4. 自身免疫性胃炎也是一種慢性胃炎的病症,表現為胃粘膜萎縮。這種病症常見於患有橋本氏病和1型糖尿病的病人。

 

診斷方法

 

若病人發現徵狀持續超過一周且通過清淡飲食無法改善時,應該向及時求醫。醫生會詢問病歷以及安排進一步檢查,例如:驗血、尿素呼氣試驗、胃鏡檢查等。

 

治療

 

胃炎的治療取決於其病因和病情。大多數胃炎藥物的效果是中和胃酸。
若確診由幽門螺旋菌感染引起的胃炎,醫生會處方包含一種質子泵抑製劑和兩至三種抗生素的三聯治療。

 

 

 

預防方法

 

市民應該注意飲食健康、調整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胃炎或降低患胃炎的風險。在醫學研究中發現,幽門螺旋菌會通過食物傳播,所以病人的家庭成員亦比較容易受感染,亞洲人感染的機會較西方人高,與亞洲人多與家人朋友同桌用膳有關,建議市民進食時可使用公筷,減低感染幽門螺旋菌的風險。
另外,醫生建議市民飲食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飲酒、減少食用加工肉製品或用鹽醃製的食物、恆常運動。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或有差異,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