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无问题,肠胃仍反复不适?医生提醒:情绪压力可能是隐形元凶!
即便接受了胃镜、大肠镜等检查,仍然找不出反复肠胃不适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往往会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建议:稳定情绪可能是缓解症状的关键。科学研究证实,当人体处于紧张、忧虑或情绪低潮时,消化系统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长期心理压力可能干扰肠道正常运作,引发腹痛、腹泻或排便困难等问题。更值得注意的是,肠道微生物环境的紊乱同样可能成为情绪波动的潜在因素,这种双向影响容易造成身心交互作用的负面循环。到底是心理状态主导了肠胃健康,还是肠道机能左右了情绪变化?
以下文章将由香港专科精神科专科医生与大家详细探讨功能性肠胃病的定义、成因及治疗方法。
什么是「功能性肠胃病」?
功能性肠胃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 FGID)是一种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症候群,其包含肠易激综合症、胃功能失调等多种疾病形式,涉及肠胃感觉过敏或肠胃蠕动失调等消化系统症状。此类病症的诊断与其他生理疾病不同,检查时通常未能发现可解释症状的疾病,亦无生物化学和病理生理异常。
功能性肠胃病的症状所带来的不适可能持续或者时好时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功能性肠胃病的症状通常是多样化的,单一药物未必能全面对应多种不适,因此有时药物对这类病症的治疗效果未达预期,患者甚至可能因症状改善有限而感觉到心理困扰。
功能性肠胃病的主要成因有哪些?
功能性肠胃病的发病可能与肠脑神经系统、心理压力因素以及多项生理功能异常相关。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胃病,而非单纯的消化不良。患者一般会感到肚痛、肚胀或大便习惯改变,例如肚泻或便秘。要有效处理IBS的病征,需要了解其成因,从而学习如何和自己的身体达至平衡。IBS的成因有以下多方面的因素:
- 遗传因素:家族史有功能性肠胃病的话,发病机会会较高。
- 饮食习惯:较高脂肪的食物、咖啡因、酒精、高纤维食物和人造糖都会较容易刺激肠胃,引起胃气、胃胀和刺激肠胃蠕动。
- 荷尔蒙失调:有些女士在经期、怀孕期和更年期由于荷尔蒙水平改变,影响大脑与肠道的沟通,导致IBS 的症状加重。
- 情绪与消化系统的恶性循环:当人们长期处于压力、焦虑或抑郁状态时,身体会分泌过量压力荷尔蒙,这些物质直接影响胃肠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 自主神经失调现象:情绪波动会刺激大脑特定区域(例如杏仁核),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失调——亦即是副交感神经功能减弱而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最终表现为胃酸异常分泌、肠道异常收缩或痛觉敏感度增加。
- 微生物生态失衡:持续的心理压力迭加作息紊乱,导致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破坏原有微生态平衡,继而诱发各种消化道症状。
- 神经递质代谢异常:慢性心理压力会干扰血清素的生物合成过程,肠道内血清素水平下降亦会改变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影响肠道功能。
功能性肠胃病与情绪病有何关系?两者交互影响会引发甚么严重后果?
心理压力以至情绪病与消化系统功能之间存在双向影响的复杂关系。肠道系统拥有多于一亿个神经元,能够向大脑传送输送和从大脑接收信息,从而对情绪和环境的刺激,以及肠胃里的物质有所反应。长期受功能性消化不良或肠易激综合症困扰的患者,其大脑边缘系统会持续接收来自肠道的异常神经信号,最终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升高。这种恶性循环机制,正是许多慢性胃肠疾病难以根治的关键因素。
精神压力与肠易激综合症的关系
针对那些饱受消化道症状与心理问题双重困扰的个案,医疗团队需要采取整合性的治疗策略。临床研究发现,除了常规胃肠药物治疗以外,若能够配合精神心理治疗,会对病人的肠胃症状和生活质素有所改善。
大脑和肠道的沟通是复杂而有趣的。当身体持续承受情绪压力时,压力荷尔蒙例如皮质醇会影响肠道蠕动。过度的肠道蠕动会引致腹泻,而过慢的蠕动则会引致便秘。大脑和肠胃的联系亦会影响我们对肠道的敏感性。在压力下,大脑往往会令这种敏感的触觉加大,从而令IBS的患者经历更明显的不适和痛感。
另一方面,肠脏在压力下亦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从而影响肠胃壁的渗透性,诱发发炎反应,导致肠胃不适。肠胃一方面会从副交感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例如传递饥饿感、饱肚感或情绪至大脑。同时,调节情绪的神经传递物质——血清素的水平也会受肠道微生态影响。压力或疾病能影响肠道微生态,从而影响肠道内血清素的制造,血清素水平不平衡便会形成焦虑和抑郁。以上这个脑部和肠道的联系正是解释了为什么IBS患者或会患有情绪病;而情绪亦会令IBS症状变差。
精神压力和肠胃不适的关系可以由以下图表表达:
由此可见,功能性肠胃病的症状不单是因为身体状况引致,而是受着情绪、压力和种种因素影响大脑和肠胃的沟通。如果治疗IBS只是单纯集中于肠道系统,而忽略情绪和精神健康因素的话,治疗成效便会欠缺全面。全面治疗IBS需要一个全人方案,处理肠胃和大脑的健康和平衡。
例如,不少患者会害怕在社交场合出现肠胃不适而避免在场合内饮食,或者避免参与任何社交活动。然而,以上的想法和行为往往会更加诱发焦虑和自卑感,引起更多的身体不适,从而造成一个恶性循环。由此可见,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纾解身体不适症状,更需要处理患者的情绪心理因素,并配合药物和行为治疗。
医生会如何诊断功能性肠胃疾病?治疗功能性肠胃疾病有哪些策略?
在诊断功能性肠胃疾病的过程中,医生会透过询问病历和安排一些适当的身体检查,如血液和大便检查、胃内窥镜或大肠内窥镜,来排除生理性疾病的可能。。另外,医生亦会留意病人的心理和情绪状态。如果患者对于身体不适极度困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远过于病情的实际情况,又或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身体不适病征和临床病历并非生理性疾病,便有可能需要转介病人接受精神心理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精神心理因素,例如焦虑或抑郁的倾向。
在治疗功能性肠胃疾病的策略上,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情绪管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 药物治疗的应用:在短期内,医生会考虑使用针对肠胃症状的药物,例如抗痉挛剂用于缓解腹泻,或质子泵抑制剂来改善胃酸过多的问题。如果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或抑郁的症状,则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调节血清素水平,以改善情绪、肠道蠕动和痛楚不适感。
- 心理治疗的介入:认知行为疗法有助患者改变负面的思想模式和行为,认清一些过于忧虑的思想,从而建立正确的处理压力方法,同时降低肠道对压力的过度敏感。此外,结合其他减压方法,如冥想、深呼吸或正念训练,都对治疗有良好效果。
- 生活方式的调整:在饮食方面,采取均衡健康饮食习惯能减少肠道刺激。进食时,让自己在放松和没有太多纷扰的环境下进食,能有助身体消化食物。采取静观饮食的方法,慢慢进食,留意进食时的身体感受,这样可以让自己感受哪些食物和食量让身体较容易接受。压力管理技巧,例如静观训练和深呼吸训练,能让自己专注于呼吸,放下混乱的思绪,都可以有效减低压力,改善情绪调节,放松肌肉。每天数次的深呼吸训练有助减慢过快的心跳,保持心情平静。规律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还能提高安多芬的分泌,可以令人感觉愉快轻松。另外,运动也可以调节肠道运动,减少便秘和肚胀,促进血清素的分泌,从而改善情绪和肠胃功能。运动对于改善肠道微生物环境也有正面作用,能改善消化和免疫功能。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运动如步行、踩单车、游泳和瑜伽对于肠道患者会比较容易适应接受。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例如减少睡前使用电话或平板计算机,饮用一些温暖饮品和睡前练习放松技巧都可有助改善睡眠,从而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对肠胃功能的恢复也至关重要。如果有长期失眠的问题,更应该及早向医生求助。
- 建立社交支持系统:家人朋友的了解和支持能给予患者情绪支持和减少孤独感。有些患者会倾向于逃避社交,从而避免尴尬,但长远来说却往往带来更大的焦虑感。正面面对病患的态度是康复的重点。患者虽然面对重重挑战,但是借着正确而弹性的思维态度,专注于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和应对技巧,仍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愉悦。因此,患者切忌孤军作战,在治疗上应与医生积极沟通和配合,接受建议,并且与家人一起克服困难,面对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