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日间医疗中心牌照:DP000305

少年早知愁滋味——从青少年情绪问题看轻生预防

 

在6至17岁的学童中,有6.9%出现与自杀相关的行为,当中有1.1%曾企图自杀。在这个年龄组别中,有24.4%的学童面临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问题。学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其实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我们会探讨一下有关学童轻生的风险因素和早期征兆,家人和学校可以多加留意。

 

青少年情绪困扰的模拟个案分享

小利(化名)是一位中学二年级的学生。她性格乖巧,自小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然而,自青春期开始,她便显得特别焦虑,性格也变得容易烦躁。在社交媒体上,同学对她衣着和外形的评论,令她心神不定:若有人称赞她,她便感到很愉快;但是若有人给她一些负面评语,她便开始很怀疑自己。事实上,她长得比班内其他的同学高,身体发育也比其他人早,她很怀疑自己的外表是不是跟其他人很不一样。另外,她的脸上开始长出青春痘,也令她十分烦恼。晚上她经常辗转难眠,早上因为难起床,常常不吃早餐便上学,导致上课显得疲倦和难以集中。渐渐地,她的成绩开始倒退,担心自己不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同,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以上个案描写了不少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会面对的挑战和烦恼。面对学业压力、青春期身体状况转变的适应、社交媒体的沟通模式,以及想满足自己和其他人的期望,往往令年轻人面对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要了解青少年的困扰,就必须认清问题的来源,从而针对性地提供所需的资源来帮助他们。

 

关于青少年自杀的迷思

与青少年谈及自杀的话题,会将自杀念头植入他们的意念吗?

研究显示,开放地讨论有关自杀相关的话题不会诱发自杀念头。相反地,可以让青少年感到有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表达情绪,了解他们困惑的地方,并教晓他们懂得怎样就相关问题求助。

 

青年人谈及自杀只是想吸引人注意吗?

任何透露自杀想法的行为都需要关注和适当介入,身边的人需要用体谅和关怀的态度去鼓励青年人寻求协助。

 

提及或企图自杀的人都是懦弱的吗?

有以上困扰的人和懦弱并无关系,他们背后往往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

 

关于青少年轻生的风险和保护因素

风险因素

  • 有童年创伤经历,例如被虐待或欠缺适当照顾的经历。
  • 孩子本身有精神健康疾病,如焦虑、抑郁、进食失调等情绪问题
  • 性格特征,例如较为执着或完美主义,往往从单一个方面(如学业成绩的追求)作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一旦成绩退步,心态上便会难以适应。
  • 社交关系上,青少年会特别关注朋友对自己的看法和接纳。交友问题或朋友之间的冲突也可能成为风险因素。

 

保护因素

  • 培养自信与自爱:让青少年有机会发掘他的独有才华,找到自我价值,从而对自己建立合理的期望,而不是过度的自我批评。
  • 正面面对精神情绪病患:精神情绪病患并非软弱的表现,而是一种生理状况,需要社会、学校和家人的了解关怀和提供适当治疗。就好比一位意外弄断手骨的人士,我们不能单单叫他休息就能复原,而是需要让他接受适当的治疗。精神情绪病患的情况也是一样,若得到适当的治疗,可以大大减少病情恶化和出现自杀念头的机会。

 

风险先兆

  • 心理状态方面:透露觉得自己无价值或者无用的想法,对将来失去希望。
  • 行为上的转变:逃避社交,彷佛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
  • 功能倒退:在学习表现上,甚至自我卫生上都表现倒退。
  • 自残行为:自残的行为有可能是一种情绪困扰的宣泄,但亦可能演变成轻生的行为,因此需要接受专业人士的评估。若在媒体或对亲友表达离世的念头,或告别的意思,就要实时尽快寻求专业协助。

 

一些实在的支持策略

  • 正向沟通:若青少年正处于情绪困扰的状态,可以主动聆听他们的困扰,避免批判的响应,从而让他们感到有一个安全的空间去开放和诚实地沟通。这样能促使他们在下一个情绪危机发生的时候,会勇于寻求协助。
  • 预先建立自助和求助方案:青少年需要学习建立正面适应压力的方法,让他们了解自己情绪变化的征兆,并且运用适当调节情绪的技巧,如静观练习或放松技巧都对处理压力和焦虑有帮助。从静观练习,可以去观察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意念,再出现危机时,他们便会察觉到如何自我帮助及尽快求助。对于一些较复杂的个案,医护团队更有可能需要和学校及家人配合,预先制定一些紧急支持方案,从而能够及时处理危机。
  • 建立人生方向和意义:引导青少年在成长期思考自己的价值,寻找自己有热忱的地方和人生的信念、意义和价值,从而带着这份力量和盼望去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

 

总结

青年人克服情绪困扰需要勇气,然而社会上亦需要克服误解和歧视,以免青少年和家长因怕误解和歧视而不敢求助。另外,社会需要给予青年人支持、了解和接纳,让他们感觉身边有支持的力量和求助有门。让我们与青年人同行成长,培养自信和自爱的新一代。

 

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