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分为哪些类型?需要注意甚么?一文看清精神科药物的常见迷思
香港社会节奏急速,抑郁、焦虑和精神分裂等精神情绪问题越来越普遍,但许多人对精神科药物仍存在误解,甚至因错误理解副作用而拒绝治疗。精神科药物是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方法,若能正确地对症下药,便能为患者争取疗愈的时间,早日回复正常生活。本刊特邀香港专科精神科专科医生医生剖析五大类精神科药物的核心作用、临床效果及风险管理,协助患者与家属建立正确的治疗认知。
.jpeg)
精神科药物如何分门别类?各自又分别对应哪些病症?
精神科药物的作用机制多样,针对不同精神疾病,药物选用与治疗方式各有差异。以下选取其中五大类别作出逐一介绍:
• 抗抑郁药(Antidepressant):有助平衡脑内调节情绪的传递物质,主要用于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对抗持续性情绪低落、失眠及食欲异常等症状。
• 抗焦虑药(Anxiolytic):有部分镇静剂和抗抑郁药都可作为抗焦虑药物,用于治疗焦虑症状。
• 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有助减少幻觉和妄想,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另外,亦有助于镇静和稳定情绪,因此适用于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等病征。医生亦有可能处方抗精神病药,以治疗脑退化症患者的情绪行为混乱症状。
• 情绪稳定剂:有助稳定情绪,应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或性格障碍患者,帮助稳定情绪波动,减少狂躁和抑郁发作的频率。
• 中枢神经兴奋剂: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以改善过度活跃和专注力不足患者的注意力缺陷。亦有部分情况用于昏睡症,缓解临终患者的抑郁症状。
抗抑郁药:适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及强迫症等病症
抗抑郁药是精神科最常见的药物治疗选择之一,透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传导物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以改善情绪低落和能量缺失,适用于抑郁症、焦虑症及强迫症等病症,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抗抑郁药和新一代抗抑郁药。传统抗抑郁药,例如Amitriptyline, Dothiepin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会有口干、便秘、心跳加速等负作用。新一代抗抑郁药可分为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SSRI)、血清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 、去甲肾上腺素及特定血清素抗郁剂(NaSSA) 、血清素拮抗剂及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SARI) 和血清素及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 (NDRI)。这些药物副作用各有不同,一般服用初期可能会出现疲倦、口干、恶心等副作用,通常一两周后会逐渐减退。
临床观察指出,约50%-60%患者于使用抗抑郁药4至6周内会明显改善症状,尤其是对于失眠或食欲减退者,效果更为显着。持续用药6至9个月可使病情复发风险降低约40%。
抗焦虑药:适用于各类焦虑症状的缓解
治疗焦虑症的第一线药物是抗抑郁药。研究显示,抗抑郁药能有效治疗焦虑症。镇静剂如苯二氮平类(Benzodiazepine)药物,主要通过增强GABA受体的活性以产生镇静效果,能快速抑制边缘系统杏仁核的过度兴奋,因此适用于缓解各类焦虑症状。然而,因为镇静剂有依赖风险,所以建议短暂或有需要时使用。
抗精神病药:针对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症
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以减轻幻觉和妄想等症状。现时主要分为传统抗精神病药(例如Haloperidol, Chlorpromazine, Trifluoperazine, Sulpiride, Flupenthixol, Zuclopenthixol等)和新一代精神病药(例如Risperidone, Olanzapine, Quetiapine, Amisulpride, Paliperidone, Aripiprazole, Clozapine等)两大类型。新一代精神病药物相比传统抗精神病药较少造成影响身体运动控制系统的锥体外症候群(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新一代抗精神病药亦有可能对体重、血糖和血脂水平控制有所影响,然而这些副作用可以透过定期监察从而作出有效处理。
针对精神分裂症及其他严重精神病症状的患者,规律使用抗精神病药属关键的治疗手段,可有效协助患者控制幻觉、妄想等症状,并重建社交功能及生活能力。临床观察指出,经过四周急性期治疗后,约七成患者的幻觉和妄想等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
情绪稳定剂:主要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情绪稳定剂如锂盐,为双相情感障碍的核心治疗药物,主要透过调节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平衡来预防情绪的剧烈波动。此类药物能有效减少躁郁发作的频率,说明患者维持情绪稳定,进而改善其整体生活质素。
长期使用锂剂可有效降低自杀风险,但须定期抽血检验,以确保锂剂在血液里的份量恰当。若血中锂浓度过低,则效用不大;过高可能引致危险的副作用。另外,亦建议定期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肾脏功能。女性服用锂剂时要适当避孕,如打算怀孕,需要与医生商量。另外,抗脑痫药如Carbamazepine和Sodium Valproate等也有效帮助稳定情绪。
刺激剂:改善注意力缺陷及冲动控制问题
刺激剂主要透过增强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以改善注意力缺陷及冲动控制障碍,临床多用于治疗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昏睡症等。其中治疗过度活跃症方面,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过度活跃行为,改善专注力及执行能力,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学习。
使用药物期间可能引发心悸、血压上升、食欲减退及失眠等副作用,因此必须遵循医嘱,从低剂量开始使用,并避免在夜间服用。药物治疗外,治疗ADHD时结合行为治疗会有更佳效果。
使用各类精神科药物的注意事项
服用药物需要遵从医生指示,定时、定量服食药物,并且留意药物的剂量、功效和副作用。切忌擅自改变服用份量或突然停止服用。服用药物后的反应因人而异,如有疑问,需要与医生或药剂师查询了解。
另外,服药期间应该避免与酒精饮品同服。储存药物需要妥善,不要将药物放入其他药物的药瓶内。若服用其他药物,亦需知会医生,让医生评估各种药物会否相互影响。
若医生觉得需要定期检查身体状况或抽血,患者应配合以确保药物水平和身体情况适合继续服用。另外,如病人不肯吃药,家人应该有耐心和病人讨论原因,了解是否因为对药物有疑虑,或是担心副作用或其他原因,和医生保持沟通,从而作出适当协助。
3405 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