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么是躁郁症?多发于青年/成年人?家族遗传是主要成因?医生提醒:早期介入是关键
当生活压力、睡眠紊乱与极端情绪交织,如何辨识躁郁症的早期信号?这种徘徊于忧郁与情绪高涨两个极端的精神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生活,更可能对家庭关系造成极大影响。香港专科精神科专科医生会深入解析躁郁症的成因、症状与治疗策略,带大家认识这种「情绪双面体」的复杂世界。

阿明是一位从事装修行业的判头,随着经济环境转变,他的收入变得不稳定。郁闷的情绪驱使他放工后便和同事们一起去喝酒。回家后,阿明显得特别烦躁。太太觉得他好像变了另外一个人: 从前的阿明很顾家,也很少向太太和女儿发脾气。但是过去一个月,阿明总是显得愁眉苦脸,吃晚饭的时候他显得好像没有胃口,回家后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要不是就对太太和女儿作出各样的批评,有时更会出现肢体冲突。阿明得知自己发脾气后,又会感到后悔,独自在房间里面哭泣。低落的情绪过后,阿明第二天又好像变得精力充沛,说话内容急速,有时内容变得难以理解。他跟太太提及自己各样的生意计划和投资,也在网上购买不少没有用途的物品,家庭的储蓄也快要被他花光了。太太初期以为阿明的性格改变了,直到跟家庭医生谈及,才怀疑阿明患上了躁郁症。
甚么是躁郁症?
躁郁症,又称为「躁狂抑郁症」或「双相情绪病」,是一种具有复发可能的情绪病。有别于一般的情绪起伏,躁郁症患者情绪起伏的状态往往超过一般正常范围,并对病者和身边的人造成影响。患者情绪会在狂躁与抑郁两极之间反复转换,但这些状态未必和患者当下的遭遇直接相关,意思是不一定遇到坏事就会抑郁,遇到正面事件就会狂燥。
躁郁症当中的狂燥阶段可按照程度及持续时间长短,分为轻中度狂躁(Hypomanic)及狂躁(manic)。在狂躁周期时,患者可能在几个星期内情绪逐步高涨:初期可能思想过度乐观、对人态度过份亲切、说话急促;后期则会持续亢奋、说话增多、思路加快、失眠且精力旺盛,情绪亦有可能变得暴躁,并作出冲动行为和决定。有部分患者或会出现思觉失调的病征,例如幻听、妄想自己是名人、与某位名人有特殊关系或认为自己有超能力。
而在抑郁阶段时,会持续低落、失眠、丧失动力、失去对事物和社交兴趣、思想减慢、感到难以作出决定;自责感严重时,有可能伴随出现关于患上重病或被陷害的妄想,甚至出现自杀念头。因此,能够适当治疗能避免病情转差,对患者的安全也十分重要。
躁郁症的症状可以出现多种类型。病情明显的会比较容易被察觉,而轻中度狂躁类型的病征则比较隐藏,容易与人格障碍,或是其他精神或情绪障碍混淆。
本港约每一百人中便有一人患躁郁症,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青少年至成年早期,即20岁左右,亦有人在40岁后才发病的,但为数不多,男女患病比例相若。
躁郁症的主要成因包括哪些?
躁郁症的成因至今尚未明确,但研究显示的具体成因包括以下几项:
- 家族遗传基因:若父母其中一人患有躁郁症,子女患病机率约10%;双亲均患躁郁症,则子女患病机率约为40%。然而,家族成员会否病发也取决于环境等多项因素。
- 脑部神经物质失衡:躁郁症患者脑内的血清素、多巴胺等关于调节情绪的神经传递物质失衡,因此透过药物调节神经传递物质可达到情绪稳定效果。然而,医学上还仍然未完全了解这种失衡的原因。
- 环境压力:负面遭遇,例如家人离世、失业等固然会带来精神压力,但一些正面的人生变化,例如升职或其他喜事等都可能带来压力,从而触发病发。
- 酒精和药物影响:酗酒、滥用药物等均有机会影响脑部功能和大脑传递物质的平衡,进而提高诱发躁郁症的风险。
躁郁症应该如何治疗?
治疗躁郁症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分为急性治疗与维持治疗两个阶段,配合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抑郁情绪。
药物对治疗躁郁症十分重要,核心药物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情绪稳定剂及抗抑郁药。
- 情绪稳定剂:包括锂剂 (一种天然的矿物盐) 和一些原本用作治疗脑痫症的药物,都有助稳定情绪,减少复发的风险。
服用锂剂的患者需要定时抽血监察血液内的药物浓度,同时医生亦会监察各项身体机能,例如肾脏和甲状腺功能等,以确保其运作正常。患者若因其他疾病求诊,需要告知医生正在服用锂剂,以免其他药物如某些止痛药或血压药与锂剂有相冲。研究显示,锂剂可有效减少躁郁症3至4成的复发机会。
- 抗精神病药:最新研究表明,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药对治疗躁郁症亦效果显著,和情绪稳定剂相若。
- 抗抑郁药:处于抑郁期的患者可能需要同时服用抗抑郁药和情绪稳定剂。但是如果患者正处于混合躁狂和抑郁的情绪状态,医生就可能会停用抗抑郁药,会独立或同时使用情绪稳定剂及抗精神病药。
而心理治疗的核心在于协助患者认识躁郁症及其对生活的影响,并透过掌握症状管理技巧、危机应对方法及设定生活目标,达至情绪稳定及长期病情控制。常见的心理治疗包括:
- 认知行为治疗:透过了解患者背后的想法如何影响情绪,协助患者改变一些自动而影响情绪的思想,从而建立正面适应情绪方法 。
- 人际关系疗法:目标是透过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进而缓解其情绪症状。
情况好转了可以停药吗?
有如某些身体内科疾病,躁郁症亦有复发的倾向。躁郁症若出现多次复发,日后复发的风险亦会升高。
以上医生处方的精神科药物是不会上瘾的。服药初期能有效地消除病征,后期则能够巩固康复,减低复发的风险。
因此,患者切勿自行停药,须跟随医生指示定时定量服药,若有任何顾虑应与医生沟通解决。
应该如何面对遗传风险?
躁郁症的发病也取决于多项个人、环境和其他因素。作为父母,心态上可以集中于自己可以控制的因素,否则过分忧虑也会造成心理压力和关系上的张力。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个别的天赋才能,父母若能了解接纳孩子的独特性,留意孩子的长处,让他们在鼓励下成长,可有助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抗逆能力。其他方面,可以留意以下几项:
- 儿童期:学习正向管教,建立正确沟通模式,让孩子在家庭感到安稳,并建立正确的自尊心和价值观。
- 青春期:青春期常见的压力因素包括学习压力、家人和朋友相处问题。父母尝试和孩子培养正确处理压力的技巧,例如学习放松,正确地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适当地处理压力。亦可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例如稳定的睡眠时间,以及一周三次、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的适量运动。
照顾躁郁症患者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建立对病患的正确认识:有如其他情绪疾病,躁郁症所影响的不单止是病人自己,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都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病人、家人和社会能接收正确的医疗信息和对病患有所理解,便能减少误解,从而改善大家关系,有助病人康复的路程。
患者亦需要留意一些诱发病发的因素,避免过度使用酒精或滥用不适当药物,以免对精神造成进一步影响。
- 留意早期病发征状:有部分患者在早期病发时会有一些症状,例如睡眠减少、说话速度开始加快和增多,或者情绪容易波动等。家人可以留意这些早期病发征状,鼓励患者及早接受治疗。
- 维持与家人的良好关系:家人对患者的了解和包容能有助患者康复。当患者病情变化时,他亦能对家人保持信任,寻求家人的协助。
- 照顾者需留意自己的情绪:面对患者突然的情绪转变,家人可能会感到担心,特别是患者情绪低落或焦躁时,有机会将情绪转嫁给家人,令家人感到压力。因此,家人可以和治疗团队保持沟通和信任,并且采用正确处理压力的方法,照顾自己的精神情绪健康。另一方面,家人亦需要明情绪调节一般需要时间,因此要对患者康复进程有适当的期望。
家人为免增加自身不必要的压力,切忌将过多责任放在自己身上。将疑惑和医生沟通,共同配合治疗方案。
总括而言,精神科的疾病和身体疾病一样,都是有适当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容易因为缺乏认识或误解,而被忽略或对治疗却步。药物治疗仍然是控制躁郁症病情和避免复发的主要方法,早期治疗和避免复发能对康复展望有极大帮助。患者在康复后,能继续配合治疗,维持病情稳定,便能继续在社会上的不同领域展现才华,作盐作光。
3405 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