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笑容成为保护色 | 表面开心的你可能正在崩溃!医生拆解微笑抑郁症隐秘症状
表面看起来开心自信的人,背后或许正承受着难以言说的心理压力!他们习惯用「微笑面具」掩盖内心的沮丧与空虚,甚至透过暴饮暴食、嗜睡等行为掩盖真实情绪,这些人有机会患上了「微笑抑郁症」。本次特邀香港专科精神科专科医生解读此病症的隐蔽症状及治疗方案,协助大家及早识别并应对隐藏的心理危机。

以下是一个关于微笑抑郁症的模拟临床个案:
A女士(化名)任职护士,她因为自残行为和情绪低落到诊所求医。在日间,A女士需应对繁重的工作。在病人眼中,她表现勤快,看起来十分投入工作;在同事眼前,她总是笑面迎人,表现专业;在上司面前,她表现得冷静自然,工作表现也受到上司的赞赏。然而,在微笑的背后,特别在她自己独处的时候,她常感到心情特别的低落。过往童年的创伤经验和成长过程中被家人忽略的记忆,往往在她独处的时候浮现出来,侵蚀着她的情绪。此外,她跟男朋友近几个月的感情问题更加令她的情绪吃不消,男朋友对她若即若离的态度令她浮现童年失去的安全感。暴食、扣喉、自责和情绪低落就像一个恶性循环,反复地占据着她独处的时间。透过漂亮衣服和妆容掩盖着她低落的自我价值。在放假的时候,她只想躲在被窝里,好像睡一整天也不足够。
有一天,她偶然地遇上一直要好的的小学同学,同学关心的说话和好言相劝终于令她鼓起勇气面对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受情绪病的困扰。正确的病悉感正是康复的第一步。透过药物治疗,A女士慢慢重拾动力,减少了暴食的冲动,负面的思想也慢慢地减少了。从心理治疗的历程上,她重新审视自己人生经历,也慢慢认清这些经历带给自己的意义。慢慢地,她带着这些领悟和意义重新面对现实的生活,重拾社交的动力,也学会了正确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重建的安全感让她更勇于向医生和朋友表达自己的情绪。康复的道路未必平坦,但她明白自己并不孤单。
甚么是「微笑抑郁症」?
微笑抑郁症可以理解为抑郁症患者当中的一种临床状况,而并非出现在精神疾病诊断条件,例如《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或《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的一个独立病症。「微笑抑郁症」(Smiling Depression)指的是「有抑郁的问题,但成功将问题隐藏」的人,它也被称为「隐藏性」、「高功能」或「阳光」抑郁症。精神病学中的「述情障碍」(Alexithymia)所形容的正是病人未能表达自己内心情绪的一种状态。病人在言语上未能道出自己真实的心情,面部表情也并非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情况,表面上淡淡的微笑可能掩盖着内心极大的痛苦。单凭病人所表达的说话内容和面部表情,难以准确地评估病人所患抑郁症的实际程度,造成症状判断和风险评估上的极大困难。医生需通过仔细观察或者结合其他亲人提供的数据,作一个全面的评估,才能得到客观的结论。
微笑抑郁症有哪些征兆?症状/行为上与一般抑郁症患者有甚么不同?
在诊断条件上,微笑抑郁症患者其实也具备抑郁症的诊断症状。典型抑郁症患者在外表和内心感受上同时处于抑郁状态,旁边的人会观察到他们愁眉苦脸、精神不振,甚至对未来心灰意冷,较容易被身边的人察觉。
然而,微笑抑郁症患者在人前却经常隐藏自己真实的悲伤感受,在日常社交场合保持积极活跃、开朗正面、热心助人,营造欢乐气氛。私下里,患者却很可能出现胃口变化(食欲不振或暴饮暴食)、作息时间改变(失眠、嗜睡或作息颠倒)、感觉自己没有价值及内疚绝望、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从前喜欢做的事失去兴趣。因为微笑抑郁症的患者较容易隐藏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所以自杀风险也较容易被忽略。
如何察觉自己/身边人可能有微笑抑郁症?
微笑抑郁症并非特定群体的专属,任何人都有机会患上。如想了解自己是否有患上微笑抑郁症的风险,建议透过五个方向进行自我观察:
- 情绪反差:独处时频繁陷入低落情绪,但白天社交时却强迫自己振作。
- 惯于压抑:思想习惯受完美主义性格驱使,倾向于在人前隐藏真实情绪,不愿向外界暴露自己脆弱的一面。
- 生理异常:持续失眠或嗜睡,出现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等情况。
- 思想灰暗:持续产生「毫无存在价值」的负面认知,即使成功也难以获得满足。
- 失去意义:逐渐对曾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难以感知「活着」的实际意义。
对于身边的人,则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观察:
- 矛盾行为:活跃于社交平台,现实社交时可能面带微笑却回避深入交流。
- 身体讯号:体重骤变、疲倦感持续,或抱怨不明疼痛。
- 言语暗示:言谈流于表面,例如说「我很好」、「没什么大不了」,但偶尔不自觉流露自我贬低,出现「我不值得被爱」、「消失会更好」等负面语言。
甚么性格的人容易有微笑抑郁症?
与典型抑郁症类似,若果经历重大的人生变化,例如失去亲人、失业或者感情破裂等都会触发微笑抑郁症。另外,以下几个风险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病机率:
- 个人性格:一些性格特征,例如较为完美主义、学业或者工作成就比较高、长期被他人寄予厚望的人或会更易患上微笑抑郁症。
- 家庭角色:作为患有严重疾病且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病人的照顾者,不仅心理和体力上需承受照护压力,更往往倾向将家庭责任置于个人需求之上,认为自己有太多事情要处理而必须坚强,迫使他们以笑容掩盖内心真实感受,导致抑郁征状被长期隐藏。同时,情绪亦有可能透过身体的不适症状表达出来,例如出现身心症或是肠易激综合症的症状。
- 文化背景:社会上有可能对抑郁症病人有着标签和歧视的看法,认为患者是懦弱或情感脆弱。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因而造成男性倾向于隐藏自己真实的情绪。因此,男士也较容易有微笑抑郁的情况。
- 现实与媒体形象的反差:现代人惯于利用社交媒体作沟通,有部分可能在社交媒体较为活跃的人士,倾向在媒体上表现自己成功或欢愉的一面,便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自己负面和精神困扰的实际情况。
日常生活如何减低患上微笑抑郁症的风险?
若属于以上较高风险因素的人士,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特别留意:
- 认清自己,学会爱自己:学习接受自己并非完美,并理解不一定完美才得到接纳和爱。另外,多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点,多欣赏自己和对身边的人表达欣赏。这样不但有助建立正面情绪,也有助建立健康的社交关系。尝试多从自己的强项上发挥或帮助别人,从而获得满足感和正面的情绪,进而学习爱和被爱。
- 爱惜身体,调整生活节奏:爱自己亦包括看顾自己身体的需要。规律运动如散步、拉筋、瑜伽、跑步或球类运动都会对身体和情绪有一定帮助。另外,均衡饮食及让身体吸收所需的维他命,也有助于稳定情绪。
- 健康社交,构建支持网络:尝试认识志趣相投的朋友,坦诚分享兴趣和内心感受。若果缺乏支持网络,也可尝试与专业人士,例如辅导员或医生分享自己的困扰和情绪状态,免得落入自我封闭的情绪漩涡。若果有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应谨慎使用,避免将自己和其他人作过份比较,以免陷入重复的自我否定。
- 注意健康,切勿讳疾忌医:若出现以下情绪恶化的情况,便更加需要及时就医:
- 情绪低落持续两周,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例如缺乏动力去完成基本生活自理或平常习惯所做的事情
- 产生自伤或伤害别人的念头
- 集中力或记忆力认知功能显著下降
- 出现不明的身体疼痛或器官不适
若你认为自己有微笑抑郁症的特征,甚至已为你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建议尽早寻求专业人士协助。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需要,走向疗愈之路。
为什么喜剧演员容易患抑郁症?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汇叫做Sad Clown Paradox,意思是一些喜剧表演者在人前表现幽默,带给人们快乐,但是落幕后却受情绪抑郁所困扰。有部分成功的喜剧演员可能具有Cyclothymia——一种情绪容易起伏的性格特质,而这种性格亦较容易受到情绪的困扰。有部分人亦有可能用强烈的幽默感去隐藏内心对被否定和不被接纳的忧虑。
1. 职业角色与真实自我的分裂
- 喜剧演员在舞台上常扮演快乐、搞笑的角色,这种「带给他人欢乐」的职业形象可能与私下的真实情感形成强烈反差。长期「舞台面具」的压力、情感劳动(Emotional Labor)和压抑真实情绪容易导致心理耗竭。
2. 创意行业的高敏感特质
- 创意力强的人较为敏感,如观察力强和情感细腻。这虽有助于创作,但也可能导致过度自我反思、对批评更脆弱。观众的笑声是实时反馈,但「不好笑」的失败感可能被放大,这种完美主义倾向容易形成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3.社会文化
- 社会对「搞笑者」普遍存在刻板印象,认为「会搞笑的人一定很快乐」,因此容易忽略其心理健康需求,导致当事人更难主动求助。
总结
人的言语或者面部表情或许可以掩饰内心的真实情况,但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关心和真挚的情感永远最能打动人心。不论是医者、家人或亲友,能帮助抑郁症患者放下微笑的面具、正视自己情绪、接受治疗以至康复的良药,乃在于理解、关怀和同行。
期望社会、病人和家人都能够对抑郁症不同的临床表现有更深入的认识,减少误解,以接纳和正面的态度,支持患者早日接受治疗,踏上康复的路途。
3405 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