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食油安全,你我共同關注

 

食油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須品,但並不是人人都關注食油的安全及營養問題。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于2022年7月刊《選擇》中,對市面上常見的50款食油樣本進行了檢測,其中有1款樣本被檢出塑化劑、2款樣本檢出含致癌物環氧丙醇、1款含污染物苯並[a]芘,這幾款食油超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訂立的行動水平或歐盟標準。

 

雖然被檢出有害物質超標的樣本儘佔少數,但50款樣本中逾9成含有害物質,比起關注食油的品牌,實際更應該了解及關注食油的安全及營養標籤。

 

 

測試樣本及項目

 

在本次檢測的50款食油樣本中,包括14款特級初榨橄欖油、2款橄欖油、2款牛油果油、3款椰子油、2款茶花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2款葡萄籽油、3款粟米油、6款芥花籽油、1款大豆油、6款花生油和5款調和油。測試範疇包括三大範疇:安全測試、營養素測試及煙點測試

 

 

一、消委會公佈的安全測試結果

 

7成檢出塑化劑1款超標

長期過量食用會影響生殖系統發育

 

食物含塑化劑問題一直受到關注,塑化劑(Phthalates,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可提高塑膠彈性和柔軟度的化學物質。由於塑化劑是一種親脂性物質,用塑膠物料盛裝高油脂食物,會導致塑化劑遷移至食物中,高溫食油的遷移量則更多,因此應避免使用有害塑化劑盛裝食油及高脂肪食物。有研究指塑化劑是內分泌干擾物質,長期過量進食可能會影響實驗動物生殖系統的發育。

 

針對食物,歐盟法例訂明此含有DEHP、DBP、DIDP、DINP及BBP的塑化劑只可用於接觸「非油性食物的使用物料和物品」,並不適用於接觸及盛裝食油的物料。

 

 

 

相關法例亦訂定塑化劑特定遷移限量分別為每公斤不多於:

 

塑化劑

DEHP

DBP

DIDP

DINP+BBP

特定遷移限量

1.5毫克

30毫克

0.3毫克

9毫克

 

是次測試的50款樣本中,有35款檢出塑化劑,佔整體70%。只有一款樣本的DINP檢出量(每公斤11毫克)超過食安中心的行動水平和歐盟上限。

 

6成檢出含有毒物質丙二醇

過量食用會損害腎臟功能、中樞神經及影響雄性生殖系統

 

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是油脂於超過160℃高溫脫臭加工下和氯化物產生反應而形成。氯丙二醇脂肪酸酯被進食後會在胃腸道內被水解,並釋放出有毒的氯丙二醇(3-MCPD)。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及歐洲食物安全局(EFSA)報告,實驗動物長期每日過量攝入相關物質會損害腎臟功能、中樞神經及影響雄性生殖系統。建議盡量避免以十分油膩的方法烹調和進食,否則將構成健康風險

 

是次測試顯示,30款檢出3-MCPD,佔整體樣本60%,檢出量介乎每公斤130至1900微克。 現時香港並未有法例規管食油中3-MCPD及其脂肪酸酯、環氧丙醇及縮水甘油脂肪酸酯的含量。然而參考歐盟就不同食油訂定3-MCPD及其脂肪酸酯總和的最高含量,全部樣本均沒有超過歐盟標準。除非慣常以十分油膩的方式烹調和進食,因此在正常食用分量下應不會構成健康風險。

 

歐盟訂定3-MCPD及其脂肪酸酯總和的最高含量:

 

 

 

近6成含致癌物環氧丙醇及縮水甘油脂肪酸2款超標

 

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以環氧丙醇(glycidol)顯示]是油脂在超過200℃脫臭加工過程中形成。環氧丙醇屬於基因致癌物,JECFA及EFSA建議人們應盡量減少攝入基因致癌物。為了保障公眾健康,歐盟就相關的植物油和脂肪產品訂定了最高含量為每公斤1000微克。

 

是次測試結果顯示,29款樣本檢出環氧丙醇,佔整體樣本58%,含量介乎每公斤100至2,000微克。當中有兩款檢出量超過歐盟標準。

 

 

1款初榨橄欖油及2款冷壓油檢出高溫產生的染物

或違返商品條例說明

 

3-MCPD及縮水甘油脂肪酸酯一般是油脂在高溫加工過程中形成,理論上初榨油及冷壓油在生產過程中不會使用高溫,歐盟法例指出初榨橄欖油不含縮水甘油脂肪酸酯、3-MCPD及其脂肪酸酯。

 

是次檢測試中的14款初榨橄欖油樣本,有一款檢出含環氧丙醇; 6款聲稱冷壓生產的樣本中有2款茶籽油樣本檢出3-MCPD。以上3樣本中雖然檢出的污染物不超標,但可能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已交由海關跟進。海關稱已對個案進行分析,如發現有關貨品抵觸《商品說明條例》,會採取適當的執法行動。呼籲市民在選擇食油時需要留心查看營養標籤,不能一味追求商業市場上對產品的標榜。

 

苯並[a]芘在高溫烹調時產生,屬基因致癌物。現時食安中心為食油訂定的行動水平是每公斤10微克苯並[a]芘,將於2023年6月1日生效的香港《2021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則規定其行動水平是每公斤5微克。

 

是次測試結果顯示,有兩款檢出苯並[a]芘,雖然全部符合香港的行動水平及將實施的修訂規例,但百分百純正粟米油檢出每公斤2.1微克苯並[a]芘,輕微超過歐盟標準。

 

 

兩款油驗出致癌物苯並[a]芘

 

苯並[a]芘在高溫烹調時產生,屬基因致癌物。現時食安中心為食油訂定的行動水平是每公斤10微克苯並[a]芘,將於2023年6月1日生效的香港《2021年食物內有害物質(修訂)規例》則規定其行動水平是每公斤5微克。

 

是次測試結果顯示,有兩款檢出苯並[a]芘,雖然全部符合香港的行動水平及將實施的修訂規例,但百分百純正粟米油檢出每公斤2.1微克苯並[a]芘,輕微超過歐盟標準。

 

 

 

 

二、消委會公佈的營養素測試結果

 

茶花籽油組別的平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是次測試的結果顯示,以每100克計算,茶花籽油組別的平均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橄欖油,以及特級初榨橄欖油;而最低的是椰子油。

 

 

 

 

葡萄籽油組別的平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以每100克計,葡萄籽油組別的平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是所有組別中最高,其次是大豆油、粟米油。除了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椰子油亦是平均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組別。

 

 

椰子油組別的平均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

 

椰子油組別的平均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但平均飽和脂肪酸含量是眾多組別中最高,其次是調和油、米糠油。平均飽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組別是芥花籽油、葵花籽油。

 


豆油樣本及葡萄籽油組別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偏高

 

是次測試中,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組別是大豆油,其次是葡萄籽油、粟米油和米糠油。全部椰子油樣本不含反式脂肪酸。特級初榨橄欖油組別的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克,而橄欖油、牛油果油及芥花籽油組別的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也很低。

 

 

不同類型的食油營養素含量請參考下圖:

 

 

 

 

三、消委會公佈的煙點測試結果

 

食油在一個特定溫度下會開始冒煙,這個溫度叫「煙點」。烹調的時候,應選擇高於烹調溫度的食油,避免產生大量油煙。

 

此次測試中,煙點最高的食油組別是大豆油(234℃,但此組別只有1款樣本);平均煙點第二高的食油組別是粟米油(231℃),其次是茶花籽油(222℃)及芥花籽油(218℃)。

 

平均煙點最低的食油組別是牛油果油(172℃),其次是椰子油(179℃)。然而,相同組別的食油樣本之間的煙點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這具體取決於配方和製造工藝。也就是說,比如同樣是牛油果油,它的平均煙點最低,但在該類型中會有個別例子煙點是較高的。 所以大家購買食油的時候,應注意看商品說明。

 

 

 

食油小常識:小心高溫烹調!!

 

關於選擇高溫烹調使用的食油,消委會會訪問了脂肪及食油方面的專家,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姚鍾平教授。

 

Q: 一般油炸或烘焗的溫度下,應怎樣選用食油?
A: 食油主要成分(甘油三酸酯)中飽和脂肪酸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相對較耐高溫,不易在長時間加熱後變質,但攝入飽和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不宜過量食用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油

時食油一般不會重複使用,因此變質風險較小。油炸時食油如需作多次重覆使用,則建議使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食油。

另外,所選食油的煙點應高於烹調溫度。當烹調溫度高於煙點時,食油會冒出油煙,而過量吸入油煙可影響健康。
 

Q: 油炸之後,怎樣判斷是否需換食油?用過的油可否重用?
A: 如出現以下情況,建議將食油棄置並及時更換食油:
·當油炸用食油顏色明顯變深。

·出現明顯油膉味。

·於油炸溫度出現冒煙或油炸時出現不易消散的奶白色泡沫。

 

 

消委會給消費者的意見

 

  • 選購食油時,要留意配料表的成分,以免購買了成分與產品名稱不符的食油。
  • 選擇主要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而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較少的食油,但要注意的是不飽和脂肪酸仍屬脂肪,長期過量食用可令體重增加。
  • 高溫烹調時應選擇煙點高的食油,但建議應減少使用高溫多油的方法烹調食物,減少攝入較高脂肪及高溫下產生的有害物質
  • 建議考慮選用橄欖油、牛油果油等帶有獨特的味道的食油,或其他無太大味道的食油。

 

*資料來源:香港消費者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