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日間醫療中心牌照:DP000305

身心症:身體與心靈交織的困境

 

近年來,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狀況普遍面臨挑戰。根據2022年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超過半數市民的精神健康指數處於不合格水平,且精神健康狀況良好的人數顯著下降1。身心症作為精神健康問題的一部分,影響著不少香港人,尤其在生活壓力大、節奏快的都市環境中更為常見。身心症患者往往因心理壓力引發或加重身體不適,形成身心交互影響的惡性循環。

 

身心症的成因:敏感的情緒壓力是主因

 

長期壓力導致神經系統失調

當我們長時間處於壓力之下,身體的「戰或逃」反應會持續被激活,這種過度活躍的狀態會對身體造成多方面的影響。首先,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會長期維持在較高水平,這不僅影響新陳代謝,也會干擾身體的正常調節機制。

 

同時,自律神經系統中的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失去平衡,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使身體處於緊繃狀態,難以放鬆,進而引發心跳加速、血壓升高等生理反應。

 

此外,長期的神經系統失調還會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使身體更容易感染疾病,且恢復能力下降。這些變化共同作用,增加了身心症等健康問題的風險。

 

情緒問題的軀體化表現

有些人不善於直接表達內心的情緒,潛意識中會將心理上的痛苦轉化為身體上的不適,這種現象稱為「軀體化」,在多種心理疾病中都很常見。

 

例如,抑鬱症患者中約有60%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身體疼痛,這些疼痛往往沒有明確的醫學解釋。焦慮症患者則常表現出心悸、手抖等身體症狀,這些反應是身體對過度緊張的自然反應。

 

此外,童年曾經歷過創傷的人,也容易將未解決的情緒困擾轉化為各種身體不適,這些症狀可能持續多年,影響生活質素。

 

 

對身體感覺(尤其是疼痛)過度敏感

有些人對身體的感覺特別敏感,尤其是疼痛感受,這種現象在身心症患者中較為常見。當身體出現輕微不適時,他們可能會感覺症狀比實際情況更嚴重,甚至放大疼痛的程度。

 

這種過度敏感往往與神經系統的調節異常有關,使疼痛信號被放大,導致患者感受到更強烈的不適。這種情況不僅增加了身體的負擔,也容易引發焦慮和恐懼,形成惡性循環。

 

身心症的常見症狀:身體發出的 「求救信號」

身心症的症狀多種多樣,且常常與身體疾病的症狀相似,容易被忽視或誤診。常見的症狀包括頭痛、胃痛、背痛等。這些疼痛可能沒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但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患者的生活。由於大眾一般難以自己判斷是哪一種病症,所以如有任何身體不適,應尋求專業醫生意見,進行適當檢查及診斷。

 

頭痛

以頭痛為例,許多身心症患者會頻繁出現頭痛症狀,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是隱隱作痛,有的則是劇烈疼痛。這種頭痛可能在壓力大、情緒不穩定時加重,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

 

腸胃功能

消化系統問題是身心症的常見表現,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等症狀。這些症狀往往屬於功能性胃腸道症狀,即是在沒有明顯器質性疾病的情況下,腸胃功能出現異常,導致不適感持續存在。研究顯示,情緒壓力和焦慮會影響腸胃的自律神經調節,改變胃酸分泌和腸道蠕動,進而引發胃脹氣、腹痛、腹瀉或便秘等症狀。此外,患者對腸胃不適的感受也會被放大,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重焦慮和情緒困擾。

 

功能性腸胃病與情緒病密切相關,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在調節情緒和腸胃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臨床觀察發現,患有功能性胃腸道症狀的患者中,焦慮和抑鬱的比例明顯較高,反之情緒病患者也常伴隨胃腸不適。這種身心互動不僅導致消化系統問題,影響營養吸收,還會對患者的情緒和生活質素造成負面影響。

 

 

耳鼻喉

耳鼻喉方面常見的症狀包括喉嚨異物感(如喉球症)、慢性咽喉炎(喉嚨痛、乾咳、聲音沙啞)、慢性咳嗽以及耳鳴等。這些症狀通常無法用明確的器質性疾病解釋,與自律神經失調和情緒壓力密切相關。喉球症患者常感覺喉嚨有異物卡住,但檢查卻無異常,這與肌肉緊張、胃食道逆流及心理因素有關。慢性咽喉炎症狀則常伴隨自律神經功能紊亂,情緒緊張和焦慮會加重不適,形成惡性循環。耳鳴也是身心症患者中較常見的耳鼻喉症狀,且部分患者同時存在焦慮等精神問題。
 

關節疼痛
常見骨科疾病包括骨關節外傷(如骨折、脫臼、肌腱韌帶損傷)、各類關節炎(退化性、類風濕性、僵直性脊椎炎)以及脊椎相關問題如腰酸背痛、頸部疼痛和脊椎變形等。這些疾病不僅造成身體疼痛和功能受限,還常與心理健康問題交織,形成疼痛與憂鬱、焦慮的惡性循環。研究指出,慢性關節炎患者因疼痛持續,容易出現憂鬱和焦慮症狀,而這些情緒問題反過來又會加劇疼痛感受,降低治療效果。此外,自律神經失調也常伴隨骨科症狀,導致肩頸僵硬、關節痠痛等不適。

 

婦科

婦科方面常見的問題涵蓋月經失調、經痛、更年期症狀等。月經失調表現為經期不規律、經量過多或過少,甚至停經。經痛則常伴隨下腹疼痛、腰背酸痛及噁心疲勞,可能與子宮收縮或相關疾病有關。更年期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荷爾蒙分泌減少,出現月經週期紊亂、熱潮紅、夜間盜汗、情緒波動、失眠、骨質疏鬆及生殖泌尿系統萎縮等多重症狀,這些變化不僅影響生理,也影響心理健康。此外,一些患者還會出現睡眠障礙,如失眠、多夢等。長期的睡眠不足又會加重身體和心理的疲勞,形成惡性循環。

 

身心症對日常生活構成的阻礙:生活被打亂

身心症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阻礙。在工作方面,由於身體不適和精神狀態不佳,患者的工作效率會大幅下降。頻繁的頭痛或胃痛可能導致患者無法集中精力工作,降低工作質素,甚至影響職業發展。

 

在社交生活中,身心症也讓患者陷入困境。身體的不適使患者不願意參加社交活動,逐漸與朋友疏遠。例如,原本喜歡參加聚會的人,因為身心症帶來的疲勞和不適,開始拒絕朋友的邀請,久而久之,人際關係變得淡漠。

 

家庭生活同樣受到影響。患者可能因為身體疼痛和情緒不穩定,變得容易煩躁,與家人產生矛盾。比如,在照顧孩子或處理家庭事務時,因為身心症導致精力不足,無法像以前那樣盡心盡力,引發家庭關係的緊張。

 

身心症的治療方法:希望就在前方

雖然身心症給患者帶來了諸多困擾,但值得慶幸的是,通過適當的治療,身心症是可以好轉的。治療身心症通常採用綜合治療的方法。

 

首先是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是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之一。通過幫助患者識別和改變負面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減輕心理壓力,緩解身心症的症狀。例如,幫助患者認識到自己過度焦慮的思維方式,並引導其採用積極的思維方式來應對生活中的問題。

 

藥物治療也起著重要作用。對於一些症狀較為嚴重的患者,醫生可能會根據具體情況開具一些藥物,如抗焦慮藥、抗抑鬱藥等,以調節患者的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緩解身體症狀。

 

此外,患者自身的生活調整也很重要。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合理飲食以及適當進行運動,都有助於改善身心狀態。比如,每天堅持 30 分鐘的有氧運動,如慢跑、瑜伽等,可以釋放壓力,增強身體免疫力。

 

參考資料:

1https://www.jmhf.org/2022mhmsurvey

 

 

查看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