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症:身体与心灵交织的困境
近年来,香港市民的精神健康状况普遍面临挑战。根据2022年全港精神健康指数调查,超过半数市民的精神健康指数处于不合格水平,且精神健康状况良好的人数显著下降1。身心症作为精神健康问题的一部分,影响着不少香港人,尤其在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的都市环境中更为常见。身心症患者往往因心理压力引发或加重身体不适,形成身心交互影响的恶性循环。
身心症的成因:敏感的情绪压力是主因
长期压力导致神经系统失调
当我们长时间处于压力之下,身体的「战或逃」反应会持续被激活,这种过度活跃的状态会对身体造成多方面的影响。首先,压力荷尔蒙如皮质醇会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不仅影响新陈代谢,也会干扰身体的正常调节机制。
同时,自律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失去平衡,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身体处于紧绷状态,难以放松,进而引发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
此外,长期的神经系统失调还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使身体更容易感染疾病,且恢复能力下降。这些变化共同作用,增加了身心症等健康问题的风险。
情绪问题的躯体化表现
有些人不善于直接表达内心的情绪,潜意识中会将心理上的痛苦转化为身体上的不适,这种现象称为「躯体化」,在多种心理疾病中都很常见。
例如,抑郁症患者中约有60%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疼痛,这些疼痛往往没有明确的医学解释。焦虑症患者则常表现出心悸、手抖等身体症状,这些反应是身体对过度紧张的自然反应。
此外,童年曾经历过创伤的人,也容易将未解决的情绪困扰转化为各种身体不适,这些症状可能持续多年,影响生活质素。
对身体感觉(尤其是疼痛)过度敏感
有些人对身体的感觉特别敏感,尤其是疼痛感受,这种现象在身心症患者中较为常见。当身体出现轻微不适时,他们可能会感觉症状比实际情况更严重,甚至放大疼痛的程度。
这种过度敏感往往与神经系统的调节异常有关,使疼痛信号被放大,导致患者感受到更强烈的不适。这种情况不仅增加了身体的负担,也容易引发焦虑和恐惧,形成恶性循环。
身心症的常见症状: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
身心症的症状多种多样,且常常与身体疾病的症状相似,容易被忽视或误诊。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胃痛、背痛等。这些疼痛可能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由于大众一般难以自己判断是哪一种病症,所以如有任何身体不适,应寻求专业医生意见,进行适当检查及诊断。
头痛
以头痛为例,许多身心症患者会频繁出现头痛症状,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是隐隐作痛,有的则是剧烈疼痛。这种头痛可能在压力大、情绪不稳定时加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
肠胃功能
消化系统问题是身心症的常见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属于功能性胃肠道症状,即是在没有明显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肠胃功能出现异常,导致不适感持续存在。研究显示,情绪压力和焦虑会影响肠胃的自律神经调节,改变胃酸分泌和肠道蠕动,进而引发胃胀气、腹痛、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此外,患者对肠胃不适的感受也会被放大,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焦虑和情绪困扰。
功能性肠胃病与情绪病密切相关,血清素等神经传导物质在调节情绪和肠胃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临床观察发现,患有功能性胃肠道症状的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比例明显较高,反之情绪病患者也常伴随胃肠不适。这种身心互动不仅导致消化系统问题,影响营养吸收,还会对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素造成负面影响。
耳鼻喉
耳鼻喉方面常见的症状包括喉咙异物感(如喉球症)、慢性咽喉炎(喉咙痛、干咳、声音沙哑)、慢性咳嗽以及耳鸣等。这些症状通常无法用明确的器质性疾病解释,与自律神经失调和情绪压力密切相关。喉球症患者常感觉喉咙有异物卡住,但检查却无异常,这与肌肉紧张、胃食道逆流及心理因素有关。慢性咽喉炎症状则常伴随自律神经功能紊乱,情绪紧张和焦虑会加重不适,形成恶性循环。耳鸣也是身心症患者中较常见的耳鼻喉症状,且部分患者同时存在焦虑等精神问题。
关节疼痛
常见骨科疾病包括骨关节外伤(如骨折、脱臼、肌腱韧带损伤)、各类关节炎(退化性、类风湿性、僵直性脊椎炎)以及脊椎相关问题如腰酸背痛、颈部疼痛和脊椎变形等。这些疾病不仅造成身体疼痛和功能受限,还常与心理健康问题交织,形成疼痛与忧郁、焦虑的恶性循环。研究指出,慢性关节炎患者因疼痛持续,容易出现忧郁和焦虑症状,而这些情绪问题反过来又会加剧疼痛感受,降低治疗效果。此外,自律神经失调也常伴随骨科症状,导致肩颈僵硬、关节酸痛等不适。
妇科
妇科方面常见的问题涵盖月经失调、经痛、更年期症状等。月经失调表现为经期不规律、经量过多或过少,甚至停经。经痛则常伴随下腹疼痛、腰背酸痛及恶心疲劳,可能与子宫收缩或相关疾病有关。更年期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荷尔蒙分泌减少,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热潮红、夜间盗汗、情绪波动、失眠、骨质疏松及生殖泌尿系统萎缩等多重症状,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生理,也影响心理健康。此外,一些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多梦等。长期的睡眠不足又会加重身体和心理的疲劳,形成恶性循环。
身心症对日常生活构成的阻碍:生活被打乱
身心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阻碍。在工作方面,由于身体不适和精神状态不佳,患者的工作效率会大幅下降。频繁的头痛或胃痛可能导致患者无法集中精力工作,降低工作质素,甚至影响职业发展。
在社交生活中,身心症也让患者陷入困境。身体的不适使患者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逐渐与朋友疏远。例如,原本喜欢参加聚会的人,因为身心症带来的疲劳和不适,开始拒绝朋友的邀请,久而久之,人际关系变得淡漠。
家庭生活同样受到影响。患者可能因为身体疼痛和情绪不稳定,变得容易烦躁,与家人产生矛盾。比如,在照顾孩子或处理家庭事务时,因为身心症导致精力不足,无法像以前那样尽心尽力,引发家庭关系的紧张。
身心症的治疗方法:希望就在前方
虽然身心症给患者带来了诸多困扰,但值得庆幸的是,通过适当的治疗,身心症是可以好转的。治疗身心症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首先是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减轻心理压力,缓解身心症的症状。例如,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过度焦虑的思维方式,并引导其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问题。
药物治疗也起着重要作用。对于一些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开具一些药物,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以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缓解身体症状。
此外,患者自身的生活调整也很重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以及适当进行运动,都有助于改善身心状态。比如,每天坚持 30 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慢跑、瑜伽等,可以释放压力,增强身体免疫力。
参考资料:
1. https://www.jmhf.org/2022mhmsurv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