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日間醫療中心牌照:DP000305

認識兒童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以耐心與包容陪伴孩子成長

兒童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為ADHD)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神經行為發展障礙,約有3至5%的學童患有這種發展障礙。以40人的班級為例,當中可能約有1至2個學童出現這種癥狀。患者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足、活動量過多、衝動等行為。這些症狀通常是有可能長期存在,而且有機會持續到青春期甚至成人早期。如果得到適當治療,就能避免對兒童的學習表現、日常生活以至日後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學童偶爾出現衝動或不專注的情況是常見的,並不一定代表患有過度活躍症。要確診患病,必須符合大部分的病徵,並且在7歲前發病以及維持半年或以上。

 

兒童 ADHD 的成因解析

  • 家族遺傳因素:若父母或近親曾有ADHD相關症狀,子女患病概率較高。
  • 腦部結構差異:ADHD病童的腦部體積較正常兒童小3%-5%,尤其是額葉及顳葉,而腦額葉正是負責控制專注力及抑制衝動。
  • 化學物質異常:ADHD病童腦部傳遞物質(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分泌不平衡。
  • 後天環境因素:腦部損傷、環境因素(如長期環境壓力等)都有機會誘發ADHD。

 

兒童 ADHD 的症狀與常見行為表現

兒童患上ADHD會通過一系列獨特的症狀與行為表現出來,了解這些特徵對於早期識別和治療至關重要。

 

一、注意力不足

注意力易分散:ADHD 兒童在集中精神方面存在極大困難。外界任何細微的刺激都能輕易將他們的注意力從當前任務上轉移,難以長時間聚焦於一件事情。

細節關注度低:日常學習與生活中,經常對細節視而不見。

記憶力欠佳:對於日常事務的記憶較為模糊,如經常忘記老師安排的作業,或是做完作業後忘記放進書包。

 

二、過動行為

無法安靜就座:例如在課堂上總是坐立不安,屁股像長了釘子一樣,不停地扭動身體,難以在座位上保持安定。

身體動作過多:總是表現出各種多餘的身體動作,例如嘴裡不停重複一些無關緊要的話語、雙腿不停晃動,或者雙手在桌上敲敲打打等。

高度活躍不安:整個人似乎時刻處於「滿電」狀態,精力過剩且躁動不安。

 

三、衝動行為

言行缺乏克制:難以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

缺乏等待耐心:在需要排隊或等待的活動中表現得極不耐煩。

易涉及危險行為:在玩耍或日常活動中,不假思索地進行危險活動。例如,在馬路上追逐打鬧、攀爬高處或沒有防護的地方,缺乏對這些行為潛在危險的正確評估。

 

四、其他特質

多動性需求:ADHD 兒童仿佛有用不完的能量,相較於普通兒童,他們需要更多的體育活動來消耗過剩精力。如果長時間沒有機會釋放能量,就會變得更加煩躁不安。

 

情緒波動大:情緒穩定性較差,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產生劇烈情緒波動。

 

社交障礙:在與同齡人交往過程中,建立友誼和維持互動關係對他們而言頗具挑戰。

 

學業困難重重:課堂上難以專注聽講,課後作業又因容易遺忘、粗心大意等問題而導致表現欠佳,學業成績大受影響。

 

全方位治療策略

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是現今國際認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藥物治療上,服用中樞興奮劑等有助於改善患者專注力及衝動和過分好動的症狀。行為治療亦是關鍵一環,通過獎勵及懲罰機制,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和老師的支持同樣重要,少一份責罵及批評,多一份耐心及包容,盡量減少環境上的干擾,為孩子創造安靜、有序環境。專業的心理諮詢亦能幫助孩子改善情緒問題,提高社交技能。

 

重要提醒:ADHD唔係孩子的錯!

ADHD不是家長「教得唔好」或孩子「故意搞事」,而是兒童大腦發展獨特而引起。此外,公眾教育亦非常重要。由於兒童行為不受控制,被騷擾者往往感到憤怒或不悅,形成不少衝突,但如果家長主動說明情況,大眾亦願意持開放包容態度,就能減少衝突。及早診斷及適當支援之下,ADHD兒童完全可以發揮創意及潛能,健康成長!

 

 

查看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