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儿童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ADHD)——以耐心与包容陪伴孩子成长
儿童专注力不足/过度活跃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为ADHD)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发展障碍,约有3至5%的学童患有这种发展障碍。以40人的班级为例,当中可能约有1至2个学童出现这种症状。患者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足、活动量过多、冲动等行为。这些症状通常是有可能长期存在,而且有机会持续到青春期甚至成人早期。如果得到适当治疗,就能避免对儿童的学习表现、日常生活以至日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学童偶尔出现冲动或不专注的情况是常见的,并不一定代表患有过度活跃症。要确诊患病,必须符合大部分的病征,并且在7岁前发病以及维持半年或以上。
儿童 ADHD 的成因解析
- 家族遗传因素:若父母或近亲曾有ADHD相关症状,子女患病概率较高。
- 脑部结构差异:ADHD病童的脑部体积较正常儿童小3%-5%,尤其是额叶及颞叶,而脑额叶正是负责控制专注力及抑制冲动。
- 化学物质异常:ADHD病童脑部传递物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不平衡。
- 后天环境因素:脑部损伤、环境因素(如长期环境压力等)都有机会诱发ADHD。
儿童 ADHD 的症状与常见行为表现
儿童患上ADHD会通过一系列独特的症状与行为表现出来,了解这些特征对于早期识别和治疗至关重要。
一、注意力不足
注意力易分散:ADHD 儿童在集中精神方面存在极大困难。外界任何细微的刺激都能轻易将他们的注意力从当前任务上转移,难以长时间聚焦于一件事情。
细节关注度低: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经常对细节视而不见。
记忆力欠佳:对于日常事务的记忆较为模糊,如经常忘记老师安排的作业,或是做完作业后忘记放进书包。
二、过动行为
无法安静就座:例如在课堂上总是坐立不安,屁股像长了钉子一样,不停地扭动身体,难以在座位上保持安定。
身体动作过多:总是表现出各种多余的身体动作,例如嘴里不停重复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双腿不停晃动,或者双手在桌上敲敲打打等。
高度活跃不安:整个人似乎时刻处于「满电」状态,精力过剩且躁动不安。
三、冲动行为
言行缺乏克制: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
缺乏等待耐心:在需要排队或等待的活动中表现得极不耐烦。
易涉及危险行为:在玩耍或日常活动中,不假思索地进行危险活动。例如,在马路上追逐打闹、攀爬高处或没有防护的地方,缺乏对这些行为潜在危险的正确评估。
四、其他特质
多动性需求:ADHD 儿童仿佛有用不完的能量,相较于普通儿童,他们需要更多的体育活动来消耗过剩精力。如果长时间没有机会释放能量,就会变得更加烦躁不安。
情绪波动大:情绪稳定性较差,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剧烈情绪波动。
社交障碍:在与同龄人交往过程中,建立友谊和维持互动关系对他们而言颇具挑战。
学业困难重重:课堂上难以专注听讲,课后作业又因容易遗忘、粗心大意等问题而导致表现欠佳,学业成绩大受影响。
全方位治疗策略
药物治疗及行为治疗是现今国际认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上,服用中枢兴奋剂等有助于改善患者专注力及冲动和过分好动的症状。行为治疗亦是关键一环,通过奖励及惩罚机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同样重要,少一份责骂及批评,多一份耐心及包容,尽量减少环境上的干扰,为孩子创造安静、有序环境。专业的心理咨询亦能帮助孩子改善情绪问题,提高社交技能。
重要提醒:ADHD唔系孩子的错!
ADHD不是家长「教得唔好」或孩子「故意搞事」,而是儿童大脑发展独特而引起。此外,公众教育亦非常重要。由于儿童行为不受控制,被骚扰者往往感到愤怒或不悦,形成不少冲突,但如果家长主动说明情况,大众亦愿意持开放包容态度,就能减少冲突。及早诊断及适当支持之下,ADHD儿童完全可以发挥创意及潜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