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认识、治疗与家长应对策略
在香港,儿童专注力不足及过度活跃症(ADHD)的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根据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在 2019 - 2023 年进行的儿童及青少年精神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在6,082名 6 至 17 岁的在学儿童和青少年中,“专注力不足或过度活跃症” 的患病率达到了 10.2%,在各类常见精神疾病困扰中居于首位。1
从增长趋势来看,情况也不容乐观。香港大学的研究发现,全球 ADHD 个案及药物使用量在过去 15 年显著增长。在香港, ADHD 药物的儿童使用量由 2001 年的每 2500 名儿童有 1 人用药,增至 2015 年每 69 名儿童有 1 人用药,增长了 36 倍 2。这一资料从侧面反映出,香港 ADHD 儿童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对接受药物治疗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ADHD 的高发病率意味着在香港的每一间课室里,都可能存在着受此病症困扰的儿童。这些儿童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诸多挑战,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然而,由于部分家长和教师对 ADHD 的认知不足,很多患病儿童未能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导致问题逐渐加重。
追根溯源:ADHD 的成因探寻
1. 遗传密码
遗传因素在 ADHD 的发病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研究表明,ADHD 具有较高的遗传度,约为 70%-80%。也就是说,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 ADHD,那么孩子患此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此外研究亦发现,同卵双胞胎(核基因一致)中若有一人患病,另一个的患病率高达 100%,而异卵双胞胎的患病率则要低得多。3
2. 大脑发育的时差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来看,ADHD 患者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存在一些异常。大脑中与注意力、行为控制有关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背侧前额叶皮层等发育可能不同于正常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出现异常,影响大脑的信息传递,进而导致孩子出现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使各种信息无法有序传递和处理,最终造成孩子行为和注意力上的混乱。
3. 环境因素
怀孕期间接触有害物质
烟草(包括二手烟)中的尼古丁会干扰胎儿脑部多巴胺系统的正常发育,而多巴胺系统对注意力调节起着关键作用。相关研究表明,孕期吸烟的妇女所生的孩子患 ADHD 的风险比普通儿童高出 2 至 3 倍 4。酒精影响同样不容小觑,即便只是少量饮酒,也可能对胎儿神经发育造成损害,引发 “胎儿酒精谱系障碍(FASD)”,其症状与 ADHD 高度相似,如冲动行为和学习困难等。
环境毒素
除了烟草和酒精,环境中的毒素也会给胎儿带来潜在风险。例如,孕期若处于高铅环境,像老旧建筑中含铅的油漆、受污染的水源等,铅元素会损害胎儿的神经系统,进而增加孩子患 ADHD 的可能性。此外,一些化学物质,如塑化剂中及有机磷农药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对胎儿脑部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早产与低出生体重
早产(妊娠未满 37 周)和低出生体重(<2.5 公斤)同样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早产儿的脑部,特别是前额叶皮质可能尚未完全成熟,而前额叶皮质在日后对孩子的注意力与行为控制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其发育不完善可能导致孩子在这两方面出现问题。研究发现,出生体重过低的儿童,ADHD 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ADHD 儿童的日常表现
1. 与 「专注」 绝缘
ADHD儿童在学习时仿佛与专注绝缘,难以长时间聚焦于课本上的文字,常常看了几行,思绪就飘向了别的地方。做功课时,也容易被周围的细微动静吸引,比如窗外小鸟的叫声、客厅里电视机的声浪,都会让他们停下手中的笔,望向声音的来源。即使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像玩拼图、砌积木,他们的专注时间也比同龄人短很多,总是玩到一半就跑去做别的事情。在课堂上,他们可能在桌子下面偷偷玩弄文具,或者望着窗外发呆,等到老师提问才回过神来,但根本不知道老师说过什么。
2. 永动难止
这些孩子似乎拥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就像永远停不下来的不倒翁。在课室里,他们无法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不是不停地扭动身体,就是用脚踢前面的椅子,或者在座位上频繁站起坐下,一刻也不得安宁。课间休息时,别的孩子可能只是在走廊上适度玩耍,他们却会满操场疯跑、大声喊叫,还会频繁地打断其他小朋友的游戏。回到家里也是如此,一会儿跳到沙发上,一会儿又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很难安静地待上一会儿。晚上睡觉前也可能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
3. 冲动的 「急先锋」
冲动行事是 ADHD 儿童另一显著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他们往往等不及轮到自己就冲上前去。例如玩游戏时,还没听完游戏规则就开始行动,导致游戏无法正常进行。在与他人交流时,也常常打断别人的对话,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完全不顾及别人是否已经把说话讲完。有些孩子甚至会在没有思考后果的情况下,做出危险的行为,比如在马路上突然奔跑、攀爬高处的栏杆等 。
ADHD 带来的生活阻碍
1. 学业上的绊脚石
有研究指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儿童在学业成绩表现常出现长期低落的情况5。这主要是因为ADHD儿童在注意力持续性、选择性注意力及抑制分心等方面存在显著缺陷,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集中精神,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
具体来说,ADHD儿童在认知功能上也常有障碍,包括短期记忆力不足、语言表达困难、组织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较弱,这些认知缺陷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研究显示,ADHD儿童的学业成绩通常落后同龄正常儿童约一年以上,且有相当比例的ADHD儿童同时伴随学习障碍,这使他们在阅读、书写和数学等各科成绩均低于平均水平 6。
此外,ADHD儿童因为情绪调节困难,常面临挫折感、自尊心低落及情绪问题,这些情绪困扰也会对学业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加剧学习成绩的低落。长期学业成绩不理想可能导致缺勤率和辍学率增加,影响其未来的教育和职业发展。
2. 社交如作战
同辈排斥与社交不成熟:约有50%至60%的ADHD儿童会遭受同辈排斥,远高于一般儿童的13%至16% 7。他们在初次社交互动中往往很快被同辈排斥,进而失去练习和改善社交技巧的机会,形成恶性循环。
社交行为问题:ADHD儿童常表现出支配性、干扰性、固执、易怒、争辩、易挫折、注意力不集中及违反游戏规则等行为,导致他们在游戏和团体活动中被排斥。
社交技能缺陷:ADHD儿童在理解和运用非语言(如眼神、表情、肢体语言)及语言沟通技巧方面存在困难,影响他们建立和维持友谊的能力。他们在等待轮流、控制情绪和专注响应等执行功能上也较同龄人落后,约延迟30%。
情绪调节与拒绝敏感:ADHD儿童对拒绝和批评特别敏感,情绪调节困难使他们在社交中容易产生挫折感和自尊心低落,甚至可能避免社交场合。
3. 家庭关系绷紧的导火线
ADHD儿童的症状和行为问题往往反映出父母之间未解决的冲突与矛盾,这些家庭内部的紧张关系会持续影响孩子的行为表现和情绪状态。许多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固定且僵化的三角关系,常见一方父母与孩子结盟,另一方则疏离或对抗,这种不平衡的家庭结构使ADHD症状持续甚至恶化。
教养ADHD儿童的父母常经历一个不断循环的「压力与调适」过程。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挑战,父母常感挫折与无力。然而,在专业治疗及支持下,大部分父母能逐渐达到自我肯定,改善亲子关系,但这个调适过程漫长且充满挑战。
家长同行:与孩子携手战胜 ADHD
1. 理解
家长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孩子患上 ADHD 并非他们故意调皮捣蛋,而是大脑神经发育出现了问题 ,他们也在努力控制自己,却常常力不从心。当看到孩子做作业时频繁走神、坐不住,家长不应立刻大发雷霆,而是要换位思考,尝试理解孩子的困境。
2. 陪伴
家长应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治疗过程中 。比如,和孩子一起参加行为疗法的训练课程,在日常生活中,按照治疗方案,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孩子在训练中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给予他们坚定的支持和鼓励 。
3. 学习的智能
家长还需要主动学习 ADHD 的相关知识和行为管理技巧,这是更好地应对孩子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家长培训课程、与其他 ADHD 孩子的家长交流经验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 。
4. 积极就医
研究与临床报告发现,ADHD的心理治疗通常与药物治疗结合使用,能带来更佳的长期疗效。对于不同年龄层,治疗策略会有所调整,例如幼儿以行为治疗为主,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则建议结合药物与心理治疗。因此当父母怀疑孩子可能患有 ADHD病症,应积极面对,及时寻求专科医生的协助。
参考资料:
3. & 4. https://paed.hku.hk/en1/KE/Newspaper/2025-01-13/
5.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541488/
6. https://www.ha.org.hk/kch/adhd/study-parent.html
7. 蔡明富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副教授
ttps://rc052.ndhu.edu.tw/var/file/89/1089/img/237/east12-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