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症解析:头痛腹泻找不到原因?你可能患上了身心症!
在香港这个节奏快速的都市,越来越多人面临沉重的精神压力,精神健康问题日趋普遍。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引发「身心症」,这是一种心理因素与身体症状相互影响的疾病。香港专科精神科医生分享了身心症的成因、症状与治疗策略。
什么是身心症?
身心症指的是一种由心理压力直接导致生理功能障碍的疾病。患者会感受到真实的身体不适,如持续头痛、胃肠不适或心悸,但经过详细检查却无法找到明确的生理原因。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身心症的特点包括患者对身体症状过度关注和担忧,这种焦虑往往超出症状本身的严重程度,且影响日常生活。若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可能就属于身心症。
常见的身心症类型
- 躯体症状障碍症:患者有一种或多种身体症状,但他们的焦虑和行为反应远超出身体状况本身,常伴随抑郁症状。
- 疾病焦虑障碍症:虽无明显身体症状或症状轻微,但患者持续担心自己罹患重病,常反复寻求医疗检查。
- 转化症:患者出现神经系统或肌肉功能障碍,如肌无力、吞咽困难、失语等,但无明显生理原因。
- 心理因素影响生理状况:例如长期压力影响高血压控制、偏头痛或肠易激综合症等。
医生会详细了解病史并排除其他身体疾病,若症状与检查结果不符,需考虑心理因素的影响。
身心症常影响哪些身体系统?有哪些典型症状?
身心症常累及心血管系统(如心悸、胸闷)、胃肠系统(腹痛、腹胀、肠易激综合症)、自律神经系统(头晕、疲劳、多汗)、呼吸系统(气促、过度换气)、皮肤(湿疹、皮疹)及肌肉骨骼系统(肌肉紧绷、慢性疼痛)等。
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慢性疲劳、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头痛及不明原因的疼痛等。这些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素,但常规检查却无法解释。
在香港,肠易激综合症特别普遍,患者多因压力或焦虑引发腹痛和排便异常。偏头痛、乏力及非心脏性胸痛也是常见的身心症表现。
身心症的成因
身心症形成原因复杂,既有个人心理因素,也有环境影响。个人性格如敏感、多虑者较易受影响;长期压力会影响大脑控制压力反应的系统(如HPA轴),导致内分泌及神经功能紊乱。社会环境中,快节奏生活、高压工作、不稳定人际关系或经济压力均会加重心理负担,促使身心症发生。
如何分辨是心理因素还是身体疾病?以胃痛为例
胃痛等症状需由家庭医生或肠胃科医生评估,进行病史询问及身体检查,必要时安排胃镜等检查。若检查结果与症状不符,且患者对症状焦虑过度,需考虑身心症可能。举例来说,一名小学教师A女士反复胃痛,胃镜显示轻微胃炎,但胃痛未改善且伴随明显焦虑与失眠。经精神科评估后发现,她的身体症状与心理压力密切相关。经药物治疗及心理辅导后,症状逐渐缓解。
并发症与延伸问题
反复进行不必要的身体检查可能带来副作用,未妥善处理的焦虑或抑郁会导致情绪恶化,影响患者生活。
治疗策略:身体症状与心理压力如何并重?
身心症治疗需同时关注身体与心理:
- 急性期:使用药物控制身体不适(如止痛药、抗焦虑药),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打破不适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心理介入: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调整错误认知及压力应对,并透过压力管理技巧(如腹式呼吸、肌肉放松)缓解症状。
- 生活方式调整:规律运动(如瑜伽、太极)、改善睡眠卫生及均衡饮食有助身心健康。
哪些职业较易受身心症影响?
目前尚无明确证据指出特定职业与身心症直接相关。任何职业均可能因面临压力而诱发身心症。重要的是学习正确的压力管理,关注心理健康。
正如世卫组织总干事所言:「没有心理健康,就没有真正的健康。」身心健康同等重要,是全面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