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日间医疗中心牌照:DP000305

阴道异常出血恐中招!医生揭子宫内膜癌6大高危族 注意这4点可有效预防

阴道异常出血、出现腹痛等,有可能是患上子宫内膜癌的征兆!根据医管局数据,子宫内膜癌为本港女性十大常见癌症之一,2022年确诊新症共1188宗,平均每56人就有1人患上该症,患者发病年龄中位数为57.5岁。如何尽早察觉癌症征兆?治疗方案有哪些选择?今期由香港专科妇产科专科医生深入解析子宫内膜癌的成因、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帮助大家全面了解此症。

 

一、子宫内膜癌是甚么?哪些人容易罹患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子宫体癌之一。子宫体位于女性生殖系统中央,由外层浆膜层、中间平滑肌肉层及内层子宫内膜组成,而九成子宫体内的癌症来自子宫内膜,因此称为子宫内膜癌。

目前医学界对子宫内膜癌的成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女士如有以下高危因素,患上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或会偏高,包括:

  • 高龄族群:60岁+女士患病风险会显著升高。
  • 过重或肥胖:BMI超过30的女性需警惕。根据香港癌症基金会数据,BMI超目标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的机率比正常体重女性高出3倍。
  • 药物影响:长期单一服用雌激素荷尔蒙补充治疗,或服用医治乳癌的药物(如三苯氧胺),患癌机会可能会增加。
  • 个人病史:患有多囊性卵巢综合症(PCOS)、糖尿病及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亦会增加患癌风险。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子宫内膜癌、乳癌、大肠癌、卵巢癌等病史的女性,罹患子宫内膜癌机会较高。
  • 受雌激素影响:初经早(12岁以前)或停经晚(55岁以后),或是未生育、不孕女性,身体受雌性荷尔蒙影响的时间较长,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或有可能增加。

 

二、哪些症状可能是患上子宫内膜癌的征兆?

子宫内膜癌早期并无明显病征,所以或会引致部分患者错失及早检查与诊断的时机。当肿瘤日渐增大,患者有机会出现:

  • 阴道出血或渗出分泌物: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且通常发生在停经后。肿瘤组织会有分泌物渗出,严重者甚至会有恶臭的脓血分泌物。
  • 腹部疼痛:肿瘤压迫周围神经引起下腹部疼痛。
  • 子宫腔积脓:肿瘤过大而阻塞子宫颈,导致癌性分泌物无法排出。
  • 其他症状:疲倦、厌食、体重无故减轻等,可能与症状进展和转移部位有关。

医生提醒,如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就有可能为子宫内膜增厚异常,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三、子宫内膜癌一般分为几期?各期存活率如何?

子宫内膜癌的进程主要分为四期。医生指出,子宫内膜癌被认为是预后良好的癌症,尤其是第一期患者如积极配合治疗,五年存活率可达九成且复发机率较低;第二期患者五年存活率亦有八成。

一般情况下,第一期子宫内膜癌癌细胞仅限于子宫内;第二期已侵袭到子宫颈,但尚未扩散至子宫外;第三期癌变蔓延至子宫外,但仍局限于骨盆腔内,此时五年存活率约七成;第四期则已扩展到骨盆腔外,五年存活率骤降至两成左右。

 

四、一般通过哪些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

异常出血现象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警讯,若出现类似症状应及早就医确认。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或有家族史的病人也应提高警觉。

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五种:

  • 妇科检查:评估子宫大小及形态,检查是否有子宫肿胀或出现肿瘤的可能。
  • 盆腔超声波:用于确认子宫内膜是否有异常增厚,异常增厚可能代表发生病变。
  • 子宫镜:利用子宫腔内视镜,观察子宫腔内病变,可用于组织切片检查。
  • 子宫扩刮术:将仪器进入子宫腔刮取子宫内膜并进行检验,查看有否异常细胞。
  • 计算机扫描或磁力共振:检查癌细胞扩散的范围,评估癌细胞入侵的程度。

 

五、如何治疗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疗法为手术治疗,需根据肿瘤分期及患者状态,决定是否切除子宫、卵巢及周围病灶。辅助性治疗包括放射治疗、化学治疗、荷尔蒙治疗、标靶治疗。

  • 手术治疗:包含子宫及两侧输卵管和卵巢切除、骨盆腔体液的细胞学检查,另外需依疾病程度摘取骨盆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和部分的腹网膜。
  • 放射治疗:藉助高能放射线破坏癌细胞,主要针对骨盆与淋巴腺区域,通常与其他疗法一起使用,以强化整体疗效。
  • 化学治疗:属于全身性治疗,透过口服或注射药物阻断癌细胞分裂并杀死癌细胞。
  • 荷尔蒙治疗:若肿瘤含有雌激素受体,则有机会可使用荷尔蒙疗法,使用黄体素或抗雌激素疗法抑制癌细胞。
  • 标靶治疗:透过精准抑制癌细胞存活、扩散及转移,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降低药物毒性反应,且能有效抑制疾病复发。

 

六、治疗子宫内膜癌一定要切除子宫或相关病灶吗?

治疗子宫内膜癌最好的方式就是切除整个子宫,包括子宫及两侧输卵管和卵巢。由于长在子宫内膜的癌细胞有可能随着输卵管向外扩散到子宫、卵巢及腹膜表面,因此彻底摘除会比局部切除更安全。

但若是早期发现患上子宫内膜癌且癌细胞尚未扩散,并有生育计划的女性,可考虑采用子宫刮除的方式,配合高剂量的黄体素治疗尝试消除病灶,并加以密切追踪,让患者有机会生育。但此方法成功率低且复发风险高,一般生产过后仍然建议切除子宫。

 

七、子宫内膜癌的预防重点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在生活预防上在于适量运动及控制饮食,以降低风险。具体预防可遵循以下四大原则:

  1. 饮食控制:以低脂、低糖、低盐为原则,多摄取蔬菜(如西红柿、绿叶菜、胡萝卜)、全谷类(如糙米、燕麦、藜麦)及豆类(如鹰嘴豆、花豆),避免或少吃加工肉类及精制碳水化合物。
  2.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增加患癌风险,尤其是子宫内膜癌。BMI应控制在18.5至24之间,定期检测体重及腰围。
  3. 规律运动:运动可帮助调节体内荷尔蒙、提升免疫力,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4. 勿自行补充荷尔蒙:停经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荷尔蒙,切勿自行买药服用。

 

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