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日间医疗中心牌照:DP000305

"Am I Anxiou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Anxiety Disorders: Definition, Causes, and Symptoms" (Chinese

焦虑症的定义是什么?

大部分人都曾有焦虑的经历:当我们感到压力、受到威胁或面对困难的状况时,身体和情绪便会出现相关的焦虑反应。虽然焦虑会令我们感到不适,但若在适当的时机出现,它在生理上能够让我们的身体作出适当反应,例如在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的情况下,说明我们逃跑或应付压力场面;在心理上则让我们思想更为集中,去应付困难。在正常的情况下,焦虑反应会随着压力减轻或受威胁的状况过去而减退。

然而,假如焦虑的状况在没有特别原因下持续出现,而且反应幅度过大,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便会成为问题。

根据医学定义,焦虑症有多种类型,包括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惊恐症、特定恐惧症等。这些焦虑情绪不仅体现于心理层面,也伴随着明显的生理反应,使患者在情绪控制和日常功能方面遭受困难。

焦虑症是其中一种精神情绪疾病,需要及早辨识与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进而出现其他精神情绪症状,或进一步影响生活。本文将由香港专科精神科专科医生潘锦珊医生解答有关焦虑症的种种问题。

 

焦虑症有什么成因?

焦虑症的成因可以由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三方面所构成。

在生理因素方面,若父母或家族成员有焦虑症,孩子患病的机会也较高。孩子也可能透过日常观察和互动,模仿父母的情绪和行为状态。

另外,大脑的不同区域,包括杏仁核(负责察觉压力和威胁)、海马体(负责记忆功能)、前额叶(负责执行判断功能)、下丘脑(负责身体的压力反应)之间的互动,会影响身体的焦虑反应。大脑中的神经传递物质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及γ-氨基丁酸(GABA)的不平衡,也许会诱发焦虑症。

心理方面,在童年期缺乏安全感,或者感到情绪不容易被接纳和理解,便有可能造成容易忧虑的性格。在压力处理方面,倾向经常思虑最坏情况,或者过分忧虑其发生的可能性,加上比较缺乏自信,总是认为自己缺乏能力去处理问题或克服焦虑,都会较容易患上焦虑症。

在环境因素方面,长期的工作、人际关系问题或突然的生活变迁,如升学、转换工作、移居等,都可能造成压力。

 

焦虑症发作症状有哪些?

焦虑症的发病在不同年龄层情况有所不同。儿童期有机会出现选择性缄默、分离焦虑症或社交恐惧症。在青年至成年阶段,则有机会出现广场恐惧症、特定恐惧症、惊恐症和广泛焦虑症。

广泛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焦虑症,大约4%的成年人患有此症。患者会出现失眠、乏力、精神难以集中、肌肉紧张等症状,心理上则容易表现得暴躁或者感到不安。

惊恐症的发病率为1%,第一次发病的平均年龄为25岁。当惊恐突袭、人处于极度惶恐时,大脑的警号会响起,身体亦随即进入作战或逃走的状态:情绪上会感到万分恐惧;身体会出现呼吸急促、手忙脚乱、胸口翳闷、手脚麻痹和头晕眼花等症状,令患者出现失控或快要死亡的错觉。久而久之,患者便会因为忧虑这些惊恐突袭再次出现,从而逃避或抗拒外出、上班或上学,严重地影响日常生活。

 

发现焦虑症状发作时,可以做什么纾缓?

恐慌突袭的时候,我们可以学习放松思想和身体去作出舒缓。

 

  1. 思想放松:我们的想法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从而影响行为,令身体产生种种焦虑的变化,形成焦虑和恐慌的恶性循环。当焦虑恐惧出现的时候,我们尝试自我检视导致恐惧的想法。常见自动浮现的想法包括「是否患有重病」、「会否晕倒失救」等。尝试检视支持和反对这些想法的原因,从而得出较客观的想法。另外,可尝试用一些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分散注意力,例如听音乐、看电影,令自己不要过于集中身体的不适感。
     
  2. 身体放松:当恐慌突袭时,急促的呼吸会令体内二氧化碳水平过低,从而引起更大的不适感。尝试将一只手放在腹部中央的位置,另一只手放在胸部位置。当呼吸时,留意手部是否随着呼吸而起伏。吸气的时候,可以将腹部想象成吹胀的气球一般,然后再慢慢用口像吹熄蜡烛一样去呼出空气。也可以配合数数字去调节呼吸节奏,令自己专注于呼吸,减少过份留意身体的不适感,这样对调节过快的心跳也有所帮助。

 

焦虑症发作时间会持续多久?有什么治疗方式?

恐慌突袭的情况通常持续几分钟。使用上述的舒缓方法,可减轻恐慌的程度或缩短时间。

治疗焦虑症通常结合药物和心理治疗。

焦虑症状和某些身体毛病的早期症状有可能近似,因此医生可能建议做一些基本的身体检查,排除一些常见身体毛病的可能性。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调节脑内导致焦虑和惊恐的传递物质。常用药物包括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SSRI) 和血清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 。药物一般都是安全的,无上瘾风险,一般需时约4至6个星期会较为见效。

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地治疗负面焦虑的思想模式,并透过行为实验去克服引起焦虑的状况。

 

预防焦虑症发作的方法有哪些?

平日留意保持身心健康和调节生活压力,可预防焦虑症和减低病发的机会。

 

  1. 作息定时,足够睡眠:维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能让大脑可以有休息和修复的机会。
     
  2. 适量运动:一星期最少3天,每次30分钟的运动,可让身体释放安多芬,减低过份活跃的压力反应,从而改善情绪。
     
  3. 培养兴趣,调剂生活:寻觅能够令自己获得趣味和放松的活动,能有助减低压力,亦可让自己从压力和恐惧中抽离一下。
     
  4. 均衡饮食:避免使用过量刺激性的饮品,例如咖啡或茶等
     

请分享一个焦虑症患者的个案。
有一位约40岁的女士来诊所求医,表达已经有一年的时间难以入睡。她从事销售推广的工作,因公司近年收入下降而感到十分忧虑。她总是放大自己的责任,脑海里常常想着怎样令营业额上升。慢慢地,她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包括经常头痛、肚痛或肚胀。在一次推广活动期间,她突然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手脚乏力、感到极度惊恐,迫使她不得不立刻回家。然而,她的焦虑情绪持续,担心回到工作岗位后,又会再出现类似的状况。她渐渐意识到逃避也不是办法,于是决心寻求协助。在问诊的过程中,她透露在成长经历里,她往往肩负起调和家庭气氛和调停父母冲突的责任。这种持续且过强的责任感,令她潜移默化地对自己要求极高,容易变得难以放松。血清素治疗对改善她的睡眠和焦虑水平有一定帮助。她亦勇于练习放松训练和认知治疗。随着睡眠改善,她更有动力去开始做一些运动,打破焦虑和恐惧的循环。

 

9月1日开学,开学会带来不同压力,如何舒缓学童及家长的压力?

改变和新开始往往带来压力。为减少过分焦虑,可以从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去处理。

 

认知层面

  1.  认识自己的情绪,留意情绪背后的想法:如果感到困扰,可尝试去分辨自己究竟是担心还是烦躁?评估背后所担心的情况有多大可能发生。尝试从另外一个角度想,也会感觉好一些。
     
  2. 调节视觉,重新出发:新的改变需要一段适应期是正常的。开学初期要适应新老师、新同学和新学校,有一点担心是正常的。尝试提醒自己不要凡事总是想最坏的情况,不妨回顾一下以往自己适应新改变的成功经历。事实上,情况不一定如我们想象中坏,往往我们都是有能力可以克服的。
     

行为层面

  1. 困难中找乐趣,挑战中找出路:总会有一些科目会较困难,有一些科目会较有趣。可以先和关系较好的同学见面,投入较喜欢的课堂和比较轻松的活动。学业成绩并不是上学的唯一意义,还包括同学、朋友和其他活动。假如学习有困难,应主动向老师和家人表达,寻求适切可行的方法去面对问题,不要将问题埋藏起来。
     
  2. 调节作息:规律的作息时间可让身体得到休息,对情绪和集中力也有帮助。在上学前一至两个星期,可以开始熟习上学的作息规律。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心理准备,例如陪孩子到学校附近走走,谈谈学校的时间表。
     
  3. 了解孩子的心声:在上学前一天跟孩子谈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开学之后,听听孩子在学校里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先让孩子表达感受,再提出自己的想法。引导孩子去分析遇到的困难,一起讨论和建议不同可行的处理方法,让孩子学习处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和抗压的能力。
     
  4. 假如孩子持续出现以上焦虑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症状,又或者出现拒绝上学的情况,便需要向专业人士寻求协助。
     

总括而言,适当的焦虑反应是保护我们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然而,如果焦虑情绪持续和影响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便需要早日正视,寻求适当的治疗方案。

 

查看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