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Causes, Symptom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头颈癌是一类源于头部和颈部区域的恶性肿瘤的总称,具体涵盖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部、唾液腺及颈部等部位的癌症。约90%的头颈癌为鳞状细胞癌,因癌细胞源于黏膜表面的鳞状细胞而得名。

头颈癌的解剖范围与高危因素
根据香港医管局资料,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多数患者年龄介乎45至64岁。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酗酒、家族遗传史,以及感染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其中鼻咽癌与EB病毒感染关系尤为密切 ; 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与口咽癌相关,特别是HPV-16型。其他致病因素包括长期接触粉尘或化学物质的职业暴露、家族遗传及免疫系统缺陷等。
头颈癌的常见症状
由于头颈癌的发生部位多样,症状表现亦不尽相同,主要根据肿瘤位置区分:
|
部位 |
常见症状 |
|---|---|
|
口腔 |
口腔溃疡不愈合、口腔疼痛、牙齿松动 |
|
喉部 |
声音沙哑、咳血、呼吸或说话困难 |
|
咽部(鼻咽) |
鼻塞、反复性流鼻血、单侧听力下降 |
|
咽部(口咽) |
吞咽困难、喉咙疼痛、耳痛 |
|
唾液腺 |
肿块或肿胀 |
|
颈部 |
不对称颈部肿块(淋巴结肿大) |
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耳鸣、面部麻痹及复视等神经症状,这通常代表疾病已发展至较晚期。
头颈癌的诊断
头颈癌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视诊、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及病理学分析等多种方法,以精确判断肿瘤的种类、位置及扩散范围。
- 临床检查与初步评估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症状(如持续口腔溃疡、喉咙痛、声音沙哑、吞咽困难、颈部肿块、鼻涕带血等)进行详细问诊,并进行头颈部视诊与触诊,评估可见或可触及的肿块、溃疡或肿大淋巴结。
- 内窥镜检查
透过口腔、鼻腔或咽喉内窥镜,医生可直接观察肿瘤部位,并找到可疑病变以便采集活组织样本(活检)进一步确认。
- 病理学检查
采集的组织样本会进行显微镜检查,确定细胞的恶性程度、组织类型(如鳞状细胞癌),这是确诊头颈癌的黄金标准。
- 影像学检查
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医生会安排影像学检查,包括:- 超声波:用于评估颈部肿块和淋巴结情况。
-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评估肿瘤大小、局部受影响及骨骼侵蚀情形。
- 磁振造影(MRI):针对软组织结构的详细了解。
- 正电子断层扫描(PET-CT):检查癌症是否有转移。
- 血液与分子检查
针对鼻咽癌等特殊类型,医生会建议检验EB病毒抗体、EB病毒DNA等,以协助早期筛检、预后评估及疗效追踪。
头颈癌的治疗方式
- 外科手术
对于早期局部肿瘤,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方式,目标为完整切除肿瘤组织与相关受累淋巴结。微创手术有助于缩短恢复时间与减少术后不适。部分面部及颈部组织需重建,维持外观与功能。
-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者、配合手术以降低复发风险,或作为术后辅助。鼻咽癌更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方式,经常结合化疗增加治疗成效。现今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可精确集中剂量于肿瘤,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 化学治疗与标靶治疗
进阶或不可手术的头颈癌通常采用化疗,需要时加上放射治疗(同步化放疗)。标靶治疗针对EGFR等肿瘤生长相关分子,以提升治疗反应并减少副作用。
- 免疫治疗
近年新兴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抑制剂)已用于复发或转移性头颈癌患者,显示可延长部分患者存活期,成为重要的新选择。
头颈癌的预防建议
治疗期间常会影响吞咽、语言、外观及社交等层面,因此需要结合口腔复健、语言治疗、心理辅导与营养支持,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质素并适应治疗后的改变。
- 避免高危习惯
- 戒烟:香烟中的有害物质是头颈癌的重要致癌因子。戒烟对于降低头颈癌及其他癌症的发生风险具有显著效果。研究指出,约70%至80%的头颈癌病例与吸烟有明显关联。吸烟者罹患头颈癌的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出5至25倍,且吸烟时间越长、用量越大,罹癌风险越高。戒烟后,身体会逐步恢复,癌症风险明显降低。
- 远离酒精:研究显示,饮酒频率及饮酒量与头颈癌的罹患风险呈正相关,约22%至50%的头颈癌病例与饮酒有关。长期饮酒不仅增加头颈癌形成的风险,还会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导致患者多在末期才被诊断,且死亡率较非饮酒者高。
- 饮食与生活习惯
饮食习惯对头颈癌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某些高风险食物的摄取需谨慎控制。减少烟熏、腌渍及发酵食品的摄取,因这类食品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质,与鼻咽癌等头颈癌密切相关。
此外,保持均衡且营养丰富的饮食对提升免疫力、促进身体修复相当重要。建议增加新鲜的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取,这些天然食物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及维生素,可有效抵抗自由基损害及减缓癌变过程。适量补充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油、亚麻仁籽及核桃,可增加抗发炎能力与促进细胞修复。
-
感染预防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已被证实有效预防与HPV相关的口咽癌,尤其对年轻人有显著保护作用。各国积极推动青春期前完成疫苗接种,期望从根本减少口咽癌的发生。鼻咽癌则与Epstein-Barr病毒(EBV)感染密切相关,目前尚无针对EBV的疫苗,但透过卫生措施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可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此外,关注早期症状如持续鼻塞、鼻涕带血、颈部肿块等,有助于早期发现鼻咽癌并及早介入治疗。病例追踪和定期病毒检测亦是高风险族群的重要预防方法。
-
增强自我警觉
自我健康管理是头颈癌预防的重要一环,尤其是中年及老年男性,他们罹患头颈癌的比例较高,更应注重口腔及咽喉健康。定期自我检查口腔内部,留意有否溃疡、红白斑、肿块等异常现象,并察觉是否有长期喉咙不适、吞咽困难或声音改变。
3405 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