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面對嚴重身體疾病的精神健康和心理適應
根據精神科醫生Elisabeth Kübler-Ross的研究,面對嚴重病患時,患者有機會出現幾個心理適應階段。如果心理適應狀態的過程中,特別是麻木、逃避或是焦慮抑鬱的情況維持過長,症狀的嚴重程度對面對治療、日常生活和家庭關係造成影響的話,則需要尋求專業人士協助。精神科

甚麼是躁鬱症?多發於青年/成年人?家族遺傳是主要成因?醫生提醒:早期介入是關鍵
當生活壓力、睡眠紊亂與極端情緒交織,如何辨識躁鬱症的早期信號?這種徘徊於憂鬱與情緒高漲兩個極端的精神疾病,不僅影響患者生活,更可能對家庭關係造成極大影響。精神科

當笑容成為保護色 | 表面開心的你可能正在崩潰!醫生拆解微笑抑鬱症隱秘症狀
表面看起來開心自信的人,背後或許正承受著難以言說的心理壓力!他們習慣用「微笑面具」掩蓋內心的沮喪與空虛,甚至透過暴飲暴食、嗜睡等行為掩蓋真實情緒,這些人有機會患上了「微笑抑鬱症」。精神科

愛護婚姻與家庭,重建情緒和精神健康的避風港
婚姻和家庭關係往往因着相處上的衝突、生活的重壓、以及外在的干擾所影響。讓我們去探索這些挑戰背後的危和機,再重新出發,重拾婚姻和家庭關係所帶來的幸福和愉悅。精神科

溝通、理解、同行:預防青少年輕生的策略和方向
青少年輕生問題是當代社會極為關注的議題。根據2023年全港統計,學童因自殺離世的個案在過去10年上升了3倍,6至17歲的學童中有6.9%曾出現與自殺相關的行為,1.1%曾企圖自殺,約4分之1面臨不同程度的精神健康問題。青少年的成長中,情緒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及早識別和介入亦十分關鍵。精神科
3405 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