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大腸癌篩查 – 為您及早發現疾病病變

 

2018年8月,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公布一項患病統計,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在2016年,大腸癌導致2089人死亡,佔癌症死亡總數的14.7 %。

 

 

 

大腸疾病的患病原因

 

臨床研究發現,大腸直腸疾病及癌症確實存在多種誘發因素,導致大腸瘜肉或大腸癌。都市人工作壓力大,經常久坐且缺乏運動,容易造成身體肥胖,加重消化系統和大腸直腸的負擔。高脂高熱量的飲食也是引發大腸直腸疾病的原因之一。很多人愛吃煙燻,炙烤及熱油烹飪的食物,專家認為要均衡飲食,避免進食加工肉及限制進食紅肉和含鹽量高的食品。食用過多不健康食物,尤其是加工肉類,都會致癌。另外,吸煙及酗酒也會引發大腸疾病。50歲或以上人仕,患上大腸瘜肉甚至大腸癌的機會更加大增。

 

 

 

篩檢及預防方法

 

大多數腸癌是由腸壁內的良性瘜肉慢慢演變而成,假如能夠在瘜肉變癌前發現它們並予以切除,就能夠大大減低患上腸癌的風險。


「癌症事務統籌委員會」轄下的「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建議年齡介乎50歲至75歲及沒有明顯家族史的一般風險人士應與醫生商討,考慮使用以下任何一種方法進行大腸癌篩查:
(1)每1至2年接受一次大便隱血測試、
(2)每5年接受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
(3)每10年接受一次大腸鏡檢查。


至於有明顯家族史的較高風險人士,應及早及更頻密地進行大腸癌篩查。
衛生署現正進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分為三個階段推行:第一階段參加者為61至75歲的人士,第二階段參加者為56至75歲的人士,第三階段參加者為50至75歲的人士。目前第二階段已展開,合資格人士可以到衛生署網頁,尋找已參加計劃的基層醫療醫生。


大腸癌篩查計劃的流程如下:參加者首先接受資助進行大便隱血測試,如果測試結果呈陽性,該參加者將會獲得政府資助,被轉介到已參加計劃的大腸鏡醫生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切除有可能出現的大腸瘜肉。不過要注意大便隱血測試並不是百分百準確,所以即使測試結果呈陰性,市民仍要繼續留意是否出現大腸癌的徵狀,甚至可考慮自費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


大腸內窺鏡檢查是利用可屈曲的內窺鏡,醫生把內窺鏡由肛門進入大腸,觀察有否發炎,瘜肉或腫瘤等疾病。如發現異常,即時抽取組織樣本作化驗。如發現瘜肉,會即時利用內鏡儀器切除。通過鏡檢,能夠有效地偵測到大腸內部是否存在病變,採集樣本化驗,得以辨別良性或惡性腫瘤,為醫生作出準確診斷。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或有差異,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